铸造车间工艺与设备创新 进退边界
共 1 个回答
这是某铸造厂进行工艺技术与设备创新的总结,在因循守旧与创新之间,就是进退的边界。
一、工艺技术创新工作
在去年的创新工作中,我们彻底改变了过去在创新工作中的思维定式和旧习惯,注重以市场化为中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参与内部市场化竞标为最终目的。进行了工艺性结构创新,我们先后对10多种常规产品制定出了相应的工艺性结构调整方案,在实践中通过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例如 315T平板硫化机的上横梁在其内部加强筋结构设计中非常复杂,并且厚度不统一容易造成收缩不一致产裂纹,更为造型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对内部加强筋进行了整合,使其数量减少了6条,减轻重量427kg,同时也使造型过程中形成内腔的砂芯数量减少了27块,并提高劳动效率20%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可降低成本1.5万多元。
为进一步消化今年市场上所带来的不利因素,我们在工艺创新上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产品工艺结构的调整。例如,数控冲床属冲压设备的一种,由于此设备的技术含量高,这也对其制作工艺过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在对主要框架部件冲床平台的铸造过程中,在刚开始的试制阶段中,对其采用的是常规的造型工艺方案,浇注系统由顶注式进行顺序浇注,但在实际操作中过程却发现,由于此铸件的高度差过大,且长度较长,造成了浇注时铁液对型腔的冲刷比较严重,很容易导致铸件的夹砂缺陷。为了满足设备的高性能要求,使长达三米的平台床身上没有任何缺陷,我们从打破常规的造型工艺入手,对造型工艺进行了技术攻关,在制定新工艺方案时,我们大胆采用在型腔的旁边开设与铸型等高的直浇道将铁液引到下部分型面,由底部注入,这样不仅避免了铁液对于型腔的直接冲刷,杜绝了夹砂、起皮等铸造缺陷的发生,而且由于铁液经直浇道的缓冲,就使得铁液由底部进入型腔时液流平稳上升,从而大大的提高此铸件的表面光洁度。
该铸件的工艺改造成功使铸件的一次达标率较以前提高了10%以上,在很好的满足了该设备高技术要求的同时,我们对该件又进行了结构优化,使3种床身平均减重260kg,每件可降低成本1000多元。并且由于改造后的平台床身外表光滑美观,很好的提高了铸件的外观质量。
二、设备创新工作
为使设备的使用效能达到最佳,我们根据车间目前设备的使用现状,对一些老设备进行大胆改进,更好的适应了我们高效率生产的需要。
空气压缩机是铸造车间进行生产的动力心脏,以往在空压机的运行过程中,最让人头痛的就是因涡流导致的电机发热问题,为了在最大限度上降低电能的热消耗,李师傅找到了一个降低热消耗的新方法,将其主线路上并联一组电容,来分流电机内部因做无用功发热消耗的电能,按照这种方法,不仅缓解了电机发热的老大难问题,还使用电效率提高了10%以上,每月节约电费700余元。由于李师傅对空压机的创新改进,确保了该设备的高效运转,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成本。
我们车间的炉料上料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设备,由于设备陈旧,加上超期服役,在使用中机器故障频繁发生,已远远不能适应目前生产任务的需要,为了保证生产的高效率稳定运转,车间积极组织维修人员和技术人员,根据车间的实际工作环境,对该设备进行了彻底改进更新,从而使这台老设备重新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在更新改进过程中,由于这种型号的上料机目前各生产厂家早已经不再生产,所以全部的配件只能由车间自己来制作,为了保证设备的成功改进,和不延误生产,车间的维修、技术人员对上料机的导轨角度、料斗甚至是小轴套等每一个尺寸精心的测量,和相关零部件的自制。在对因超期服役经常出现发热现象的4KW动力电机更新时,为了降低更换新电机所消耗的成本,车间维修人员将一台闲置的3.5KW电机利用了起来,由于这台电机功率比使用要求略低0.5kw,为弥补功率的不足,他们采用星形接线主方法代替原来的三角接线法,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即节省了购买新电机的费用,又减少了电量消耗。
更新改进后的上料机,在使用过程中,彻底避免了过去经常发生的卡料和漏料问题的出现。同时由于在更新改进过程中,所有的部件都是由车间自行制作,加上旧电机的再利用,这些为车间节约资金2000多元。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文章为本公众号原创或根据网络搜集编辑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