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球仪(关于地球仪的简介资料)

共 1 个回答

切换为时间排序
莓内裤男

2021-07-21 18:56:25

什么是地球仪

用球体表示地球特征的缩小模型。或浓缩地显示地球基本特征及一定地理状况的球体模型。

人们模仿地球,缩小一定比例的仪器

展示地球模型、有助于了解地球的仪器。

地球仪是地球模型,根据地球的相关信息制作的相关的地球模型。

关于地球仪的简介资料

基本简介 什么是经线? 经线也称子午线,和纬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地球上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面相截而成的大圆称为“经线圈”。经线圈被两极分成的半圆称为“经线”。

“地球”其实是只有钢结构支撑的球形状,钢架之间是空的。那么,这些色彩是怎么做上去的? 原来,钢架之间,连接着一条条有弹性的橡胶绳,这等于在“地球”上蒙了一层布。这样,就可以用led技术为“地球”打出海洋、陆地的颜色和形状,甚至还有游泳、跑步的画面。

地球仪的作用是什么?

一、教学作用 地球仪在中小学的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要的教具,它常用来说明以下内容: 1、地球: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季变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2、经纬线分布特点:形状方向长度;知道经纬网的作用。 3、世界海陆: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关系及所处的纬度带;认识六大板块位置;认识主要地形区和主要大洲地形特点;找出日界线的位置。 二、测定地方时和区时 我们经常使用地球仪的人都会发现,在地球仪地轴的北极一端,装有一个圆形金属片制成的“时规”,一半涂成黑色,表示黑夜;另一半保持金属原色,表示白昼。在两个半圆上,每隔15°依逆时针方向刻有24个时刻。地球仪上的“时规”,可以用来测定地方时和区时。 三、计算区域面积 1、方格法,先根据地球仪的直线比例尺,求出面积的比例尺。这种方法可以量算地球仪上范围不大和轮廓不很复杂的区域的面积,如非洲各国面积大都可用这种方法来测算。 2、用梯形法量算面积,先估算测量区域在地球仪上各纬度地带内所占的梯形数,再乘以该纬度带内的梯形面积,然后逐一相加,得出总面积。 扩展资料 地球仪的制作: 1、早期地球仪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先印刷出狭长的三角形图块,然后将这些图块剪下来,粘贴在木球上。德国最有名的地球仪制作者,是纽伦堡学者琼汉恩斯・肖纳。他在16世纪早期制作的两个地球仪保存至现如今。 2、地球仪上,会绘制经线和纬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纬线是与赤道平行,垂直于经线的整圆。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人们把经线和纬线标注了度数,经纬网就成为了一个坐标系,地球上任何一点都可以在经纬网中确定自己的位置。科学家选择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作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3、仍然有一些人在用手工制作地球仪,绘图、贴制、上色均是手工完成,这些地球仪不仅保留了科学的严谨性,让冰冷的科学仪器也有了温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球仪

作用如下:演示地球自转偏向力、演示昼夜更替、测定地方时和区时、测定地球上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量算地表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计算区域面积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它虽然不能像地图那样详细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也不能完全反应地球的实际情况,但是它却可避免地图上存在着长度、方向、面积或形状方面的误差和变形,可以帮助我们阐明许多有关的地球概念,获得地球体的主体概念。 扩展资料: 地球仪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 按用途分类地球仪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经纬网格地球仪,在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网格以及度数的注记,也称经纬仪; (2)政区地球仪,球面光滑的表示行政区划分的地球仪; (3)地形地球仪,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可分为平面和立体隆起两种; (4)示意性地球仪,球体仅显示大陆版块及海洋分布情况,常见于装饰性用品; (5)教学地球仪,用于学校及家庭地理教学; (6)工艺礼品地球仪,常用于家庭及办公摆挂件装饰等; (7)大型展示地球仪,常用于大型展览展示、教学观摩演示等。 二、按产品材料与功能分类 按产品材料与功能分类有纸质地球仪、塑料地球仪、树脂地球仪、石质地球仪、金属地球仪、实木地球仪、磁悬浮地球仪、古典工艺地球仪、电子点读语音地球仪、语音地球仪、视频地球仪等。 中国对地球仪的出版发行实行行政许可管理。国家测绘部门负责审核地球仪的地图内容,审核通过,发放审图号;国家新闻出版部门负责管理地球仪出版发行需要的书号。国内出版发行的地球仪有1600多种款式规格。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地球仪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很好的工具。 一、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季变化现象的成因 分析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上的五带 太阳直射 极昼集夜现象 二、认识经纬线分布特点 形状 方向 长度 知道经纬网的作用 三、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概况: 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关系及所处的纬度带 认识六大板块位置 认识主要地形区和主要大洲地形特点 四、演示自传 学习世界时区的划分 找出日界线的位置

地球仪的六大功用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它虽然不能象地图那样详细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也不能完全反应地球的实际情况,但是它却可避免地图上存在着长度、方向、面积或形状方面的误差和变形,可以帮助我们阐明许多有关的地球概念,获得地球体的主体概念。 地球仪作为一种教学仪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学到许多地理知识。下面分节介绍十种地球仪的功能。 功能之一:证明地球自转偏向力 为了观察地球自转偏向力,我们可以用一个地球仪使地轴垂直于地平面,将地球仪北极向上,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至二滴红墨水,红墨水在地球仪不转动的情况下,就会沿着经线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然后你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再在高纬度原地点滴一至二滴蓝墨水,你就会发现蓝色墨水流动的方向与原来红色墨水流动的方向比较发生了向右改变。同样将地球仪侧转过来,南极向上,用同样方法进行两次演示,比较观察,可发生蓝色墨水流动的轨迹与红色墨水流动的轨道相比,向左偏转了。 再将地球仪静止平放,地轴与地平的平行,在赤道上某点滴一至二滴红墨水,发现红墨水的流动沿赤道线而行;然后在原点再滴一至二滴蓝墨水,并转动地球仪,发现蓝墨水流动轨道与红墨水一致,说明其流动轨道未受地球自转影响。 因此,可以证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的规律为:北半球右偏,南半天左偏,赤道上没有偏向。 功能之二:演示昼夜更替及其原因 以电灯或一只强光手电代表太阳,使之与地球仪的球仪心在同一平面上,地球仪绕地轴(地轴北端指向正北方)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自转的周期(转一周3600)为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时,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呈反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赤道上空看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这三种表述是一致的。由于地球(仪)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电灯或强光手电)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即向日为昼,背日为夜。被太阳(电灯或强光手电)照亮的半球,称为昼半球,半夜照亮的半球,称夜半球。向个斗球之间的分界线(两条)合为一个圆圈,叫晨昏线(圈)。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时,我们会发现太阳直射点从东向西扫过,晨昏圈也随之自东向西有规律地移动,因此地球上昼夜也就不停地更替。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可以演示出地球上有规律的昼夜更替。 功能之三:测定地方时和区时 我们经常使用地球仪的人都会发现,在地球仪地轴的北极一端,装有一个圆形金属片制成的“时规”,一半涂成黑色,表示黑夜;另一半保持金属原色,表示白昼。在两个半圆上,每隔150依反时针方向刻有24个时刻。地球仪上的“时规”,可以用来测定地方时和区时。使用时可将“时规”绕北极点旋转,其测算方法及步骤如下: 一、测定地方时。 例如已知苏州(东经1210)的地方时为12点整,求武汉(东经1060)和乌鲁木齐(东经910)的地方时各是多少?演示时首先转动“时规”使12点整对准苏州所在的经度,这时可发现武汉的地方时为11点整,尔鲁桥的地方时为10点整。当所求经度不是150的倍数时,可以在地球仪上量算出经度度数。当所求点经度不正对“时规”上时刻刻度时,可用眼睛估算出1/2小时、1/3小时、1/4小时、1/6小时刻度的大概位置(注:两地经度相差一度,地方时就相差4分钟,相差半度就相差2分钟,东早西晚,因而东加西减)。 二、测定区时。 1、测定书籍时区的区时。例如北京时间(采用车八区区时)为12点整时,求东10区和西2区的区时。演示时将“时规”上的12点整的刻度对准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0E),即可在“时规”上寻找并读出:东10区(东经1500所对准的时刻)为14点,西2区(300所对准的“时规”上的时刻)为2点整。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为该一区的区数乘以150。东区为东经,西区为西经。 2、测定书籍经度的经线上的区时。例如北京时间(采用东8区区时)为上午12点整时,求西经100和西经810两地的区时。由于西经100和西经810两地均不在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上,因此,我们必须认清一点,就是每一时区跨经度150,其范围为中央经线西侧各距7.50。演示时将“时规”上的12点整的刻度对准东8区中央经线(1200E),这时就可在“时规”上寻找出西经100和西经810最*近的两条中央经线(经度差小于7.50),读出这两条中央经线所对应时区数分别为西1区和西5区,则它们的区时相应为3时整23时(前一天)整。 功能之四:测定地球上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 要测定地球上某地相对于本地(另一地)的方位,首先要在地球仪上确定本地的子午线;再确定本地至某地的方向线;最后量出本地子午线与方向线的夹角。即为某地相对于本地的方位。其具体测法如下: 1、用一枚大头针插在地球仪上本地所在位置,然后转动地球仪,使大头针与半径标尺(即地球仪的半圆弧形支架)重合;所对半径标尺即为本地的南――北方向线,即本地子午线。 2、确定由本地至某地的方向线。 3、用量角器量出本地子午线与本地至某地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度数,并附的方位即可。具体方位名称见右图所示。 功能之五:量算地表两地之间的距离 根据地球仪可以直接量算地表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方法如下: 1、用紧密而伸缩性小的细线、细金属丝或纸条,量出地球仪上赤道的周长(单位为毫米),再按公式求地球仪的比例尺(有的地球仪上已标注了标准比例尺,此步可省去)。地球仪的直线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即地球仪上赤道周长(mm)/地球赤道实际长(即40075704000mm),即可算出地球仪的直线比例尺)。 2、再用上法量出任何两地在地球仪上的图距(mm)除以地球仪的直线比例尺,即可算出两地间的实际水平(其实是球面)距离。也可先量出任何两地在地球仪上的图距(弧长),再利用地球仪上赤道圈的刻度,量算这段距离的弧度,然后将量出的弧度乘以111.1千米(111.1千米是赤道上每度的弧长,是40076千米除以3600所得),就可求得两地间的实际水平距离。 根据这个方法还可用纸条或金属薄片做一个量大圆距离的尺,其长度与赤道相等,并分为360个等分,每等分直接折算成千米的刻度,即可直接在地球仪上量算任意两地的最短距离(即球面弧线距离)及航空、航海线的距离。 功能之六:量算地面某一范围的面积 一、方格法。 先根据地球仪的直线比例尺,求出面积的比例尺。面积比例尺为直线比例尺的平方,例如直线比例尺为1cm代表实地距离200km和400km,其面积比例尺为1cm2代表40000km2和160000km2。再用画有厘米方格的透明纸,平贴在地球仪上要进行测量的区域上面,先计算测量区域内完整方格所占数目,再将不完整的方格拼合(目估)成若干完整的方格,最后累计方格总数(即平方厘米数),并乘以1cm2所代表的平方千米,即为所测区域的实地面积。例如地球仪的面积比例尺是1cm2代表40000km2和160000km2,在地球仪量算出所测区域范围(如埃及)为48.5cm2和6.25cm2,则实地面积为40000km248.5=1940000km2和1600006.25=100000km2。这种方法可以量算地球仪上范围不大和轮廓不很复杂的区域的面积,如非洲各国面积大都可用这种方法来测算。 二、梯形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格围成的梯形面积来量算所测区域的实地面积。它可以用来量算地球仪范围较大的区域的面积。在两条相邻的纬线之间的各梯形面积相等;不同纬线之间的梯形面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用梯形法量算面积,先估算测量区域在地球仪上各纬度地带内所占的梯形数,再乘以该纬度带内的梯形面积,然后逐一相加,得出总面积。 在南北纬00―100之间约有13个梯形,面积为7962500km2; 在南北纬100―200之间约有7个梯形,面积为4161500km2; 在南北纬200―300之间约有5.5个梯形,面积为3071750km2; 在南北纬300―400之间约有3个梯形,面积为1518000km2; 在南北纬400―500之间约有2个梯形,面积为876000km2; 在南北纬500―600之间约有1.5个梯形,面积为534000km2; 将以上各梯形面积相加,则南美洲面积约为18123750km2。

地球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他提供了万物生存的环境.也给我们人类提供了住所.将来要作为跳板去探索宇宙空间.

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的作用是什么含义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设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 作用:计算位于各个经度的地方的地方时和标准时,说明国际换日线的形成原因;测定全年中任何一个日期的太阳赤纬度数的近似值;作其他的地理教学上的演示。 按用途分类地球仪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经纬网格地球仪,在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网格以及度数的注记,也称经纬仪; (2)政区地球仪,球面光滑的表示行政区划分的地球仪; (3)地形地球仪,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可分为平面和立体隆起两种; (4)示意性地球仪,球体仅显示大陆版块及海洋分布情况,常见于装饰性用品; (5)教学地球仪,用于学校及家庭地理教学; (6)工艺礼品地球仪,常用于家庭及办公摆挂件装饰等; (7)大型展示地球仪,常用于大型展览展示、教学观摩演示等。 按产品材料与功能分类: 按产品材料与功能分类有纸质地球仪、塑料地球仪、树脂地球仪、石质地球仪、金属地球仪、实木地球仪、磁悬浮地球仪、古典工艺地球仪、电子点读语音地球仪、语音地球仪、视频地球仪等。 中国对地球仪的出版发行实行行政许可管理。国家测绘部门负责审核地球仪的地图内容,审核通过,发放审图号;国家新闻出版部门负责管理地球仪出版发行需要的书号。国内出版发行的地球仪有1600多种款式规格。 扩展资料: 用梯形法量算面积,先估算测量区域在地球仪上各纬度地带内所占的梯形数,再乘以该纬度带内的梯形面积,然后逐一相加,得出总面积。 在南北纬0°―10°之间约有13个梯形,面积为7962500km^2; 在南北纬10°―20°之间约有7个梯形,面积为4161500km^2; 在南北纬20°―30°之间约有5.5个梯形,面积为3071750km^2; 在南北纬30°―40°之间约有3个梯形,面积为1518000km^2; 在南北纬40°―50°之间约有2个梯形,面积为876000km^2; 在南北纬50°―60°之间约有1.5个梯形,面积为534000km^2; 将以上各梯形面积相加,则南美洲面积约为18123750km^2。 地球仪是地理科学研究者常用的仪器,是地理教师常用的教具,也是一般群众用来解决一・些有关地理学的问题的工具。它有以下几种作用: (一)正确地表示地球上各个大陆、海洋、岛屿和国家的位置、方向和面积; (二)明确地球的形体以及地轴、两极、极圈、回归线、赤道、经度和纬度的概念; (三)说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昼夜和四季,地方时和标准时的形成原因; (四)计算地球仪上已注明的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坐标,一定地区的面积,或任何两地之间的距离; (五)测定位于一定纬度的任何一个地方的昼夜时数以及日出和日没的时刻; (六)计算位于两极圈内任何一个纬度地方的极画和极夜的日数及起迄日期; (七)计算温带高纬地区任何一个地方的发生白夜的日数和起迄日期; (八)测定二十四节气的日期; (九)计算位于各个经度的地方的地方时和标准时,说明国际换日线的形成原因; (十)测定全年中任何一个日期的太阳赤纬度数的近似值; (十一)作其他的地理教学上的演示。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地球仪

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在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

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作用:可避免地图上存在着长度、方向、面积或形状方面的误差和变形,可以帮助我们阐明许多有关的地球概念,获得地球体的主体概念。 演示地球自转偏向力 演示昼夜更替 测定地方时和区时

地球仪有什么好处和用处

地球仪便于人们认识地球,主要用于: 1.地球仪在中小学的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要的教具,它常用来说明以下内容: 一、地球 各样地球仪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季变化现象的成因 分析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二、经纬线分布特点 形状方向长度 知道经纬网的作用 三、世界海陆 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关系及所处的纬度带 认识六大板块位置 认识主要地形区和主要大洲地形特点 找出日界线的位置 2.实用功能: 演示地球自转偏向力、昼夜更替、测定地方时和区时、测定地球上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量算地表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计算区域面积。

你好!
证明地球自转偏向力演示:(工具:红,黑墨水)
 使地球仪的地轴垂直于地平面,将地球仪北极向上,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1至2滴红墨水,在地球仪不转动的情况下,红墨水会沿着经线由高纬度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然后再在高纬度原地滴1至2滴黑墨水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就会发现黑色墨水流动的方向与原来红色墨水流动的方向比较发生了向右改变。同样将地球仪侧转过来,南极向上,用同样方法演示,可发现黑色墨水流动墨迹与红色墨水流动的墨迹相比,向左偏转了。
 再将地球仪平放不动,在赤道上某点滴一至二滴红墨水,发现红墨水的流动沿赤道线而行;然后在原点再滴一至二滴蓝墨水,并转动地球仪,发现蓝墨水流动墨迹与红墨水一致,说明其流动轨道未受地球自转影响。
 因此,此演示证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地球自转演示(工具:手电筒)
 利用一个手电筒充当太阳,使之与地球仪的球仪心在同一平面上,地球仪按其轴自西向东转动,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呈反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赤道上空看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同一时间手电筒只能照射地球仪一半,也就是东西半球,演示一日昼夜交替.
 地球仪还有其他作用可以查看(中国地理课程网地球仪的六大功用http://geo.cersp.com/sjxyj/jstd/200704/2194_2.html)
 谢谢!

共 1 条
  • 1
前往
55回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