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老板开价7000,为何招不到一个技术工?

共 1 个回答

切换为时间排序
因幡

2020-11-26 09:49:06


叶大侠:十年前一个高级技术工人的工资是普工的五倍以上,我那时的工资是普工的十几倍。现在就比普工多一两千块钱,谁TM还干这压力这么大的岗位。一个高级技术人才要一个家庭和社会多年的培养,现在变得一文不值了。

adai5611:杭州都去炒房了,谁有空当技术工啊,再说这个工资,未来在杭州怎么混?不仅杭州如此,房价暴涨的地方都是这样!

149350113:还招什么人,把厂卖了买房子啊!

易美人:本科生跟专业技工比工资?就比方我们电缆厂吧,本科毕业生一开始去制图做技术资料啊,也就给个4K左右,但是一个放护套的技工,给8000元,能招到的都是不怎么样的,而且累了埋怨,不高兴就走了,得像大爷一样的伺候着哄着,没办法,缺!懂吗

偘龛偘:企业不想花时间培养人,都招有经验的,国家教育又不给力只知道去收税;一天到晚的主流媒体都是在炒房!全社会人心都浮躁了,道德在缺失~看着这些新闻内心一片灰暗迷茫……

飘渺月黄昏:关职业教育什么事儿呀,每个地方只要房价、房租、生活成本增加,都会逼走很多人,杭州不能说7K活不下去,至少按照目前杭州这房价来看,房租低不了,生活成本压力这么大,技术员到其他城市或许拿的没有7K多,但是实际存到卡上的肯定比杭州多。



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超400万人,袜厂老板称年轻人不喜欢进工厂,专家称需花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

即便把工资提高到比同行业高三成,姜宇依然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工。

姜宇是一家位于杭州的袜厂老板。按他的说法,在他的工厂里待遇“不会比电子厂差”。但即便每年招的人数并不多,却并没有足够合适的人来应聘。

姜宇所经历的正是已经席卷沿海制造业多年的“招工难”,一方面是用工成本上升,一方面则是即便高薪也不易招到合适的技术工,“开价七千难招专业技术工”等消息描述的就是姜宇所面临的困境。


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超400


人社部发布的2015年二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数据显示,从行业需求看,80.6%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这三个行业,其中又以制造业占比最高,达34.7%。

另外,从需求侧看,56%的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有明确要求。其中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2.0、1.94、1.81、1.77。

人社部此前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25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仅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就达400余万人。宁夏宝塔石化集团董事长孙珩超也曾对媒体表示,近几年,缺少高素质技术工人已成为很多行业的通病。

技术工缺乏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导致企业用工成本继续上升。

“做还是不做呢?不做的话工人工资从哪来?可是做的话却亏本,小企业承受不住就关门大吉了。”浙江诸暨一位袜厂女老板李欣(化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诸暨位于中国纺织业重镇绍兴地区,被称为中国袜都。根据李欣的说法,在2015年,光是绍兴就关了八十几家印染厂,首要原因就是日益增高的员工成本。

李欣表示,加上社保支出成本,现在浙江招一个工人成本需要4500元,但越南那些东南亚国家一共可能只要800元,所以国外的品牌商都把订单挪到那边去了,“现在‘人’成了大问题”。


年轻人不爱进工厂


姜宇告诉新京报记者,年轻人不爱进工厂是技术工短缺的主要原因。“现在其实找工作的人并不少,问题是年轻人普遍想做电商、开网店、做服务业,不喜欢进工厂做制造业”。

小丽(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待了三个月之后,小丽回到了老家山西。“在厂里太无聊了,每天都是一样的工作。”小丽说。回到朔州老家的小丽开起了一家网店,“遗传”了母亲爽朗、自来熟性格的她卖起了化妆品,而微信朋友圈正是她的战场。

另外,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刘杉提到另一层原因,普通工人期待高薪,而企业希望招到高技术人才却招不到,这种劳动力市场错配现象的形成与劳动力结构有关,“我国的教育对技术工的培训还远远不够。”。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徐坤元也曾对媒体表示,目前纺织行业几乎没有专业培训,高校教育与实际需求脱节,职工远程教育也非常薄弱,行业组织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加强对职工培训的指导。


如何解决制造业缺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工急缺的问题,不少企业开始实施内部培养。

据富士康宣传负责人此前介绍,公司目前正通过教育手段来提高公司生产效率。富士康工会设立了IE学院,员工在此可接受培训,所获证书也能得到国家认可。

在企业主动内部培养的同时,国家则试图从教育制度改革上为制造业“缺人”寻求出路。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同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少人都认为这是借鉴了德国培养技术工的经验,即学徒制。

在德国,初中毕业后不再升学的学生,必须要接受三年或三年半的职业教育,才能进入企业工作。这一从法律层面的严格规定,将教育体系和就业体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德国培养了大量优质的产业工人,这也被认为德国制造业长盛不衰的秘诀。



来源:新京报

 






共 1 条
  • 1
前往
63回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