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纪录片里的中兴通讯!给中国提了醒!

共 1 个回答

切换为时间排序
华丽会死

2020-07-27 03:05:43


导读美国对中兴的制裁这两天牵动着中国网友的心,有为中兴喊冤的,也有怒其不争的,中兴这次之所以被美国攥住了命脉,在于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芯”。这两天关于对该事件的解读五花八门,但我们都忽视了这一事件对另一个庞大的群体——中兴员工的影响。本文作者通过一部日本NHK电视台拍摄于2009年的纪录片《中国力量》,来讲述了中兴出海的故事。这些在海外艰辛施工并为此自豪的中兴员工们,应该是中兴最辜负了也最亏欠的一群人。(虎嗅网)



通信行业的老牌企业,中兴通讯,迎来创建以来最大的“至暗时刻”。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对这家公司中国科技巨头做出了令人窒息的罚单: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与中兴开展任何业务往来。这对大量核心元器件需要从美帝进口的中兴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有券商甚至表示:“如果公司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最坏的结果是破产。”


对于中兴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本文暂且不做探讨。我们尝试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述一个关于中兴通讯的故事,这个故事来源于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力量》。在这个三集的纪录片中,NHK详细记录了中兴通讯出征海外的经典项目:埃塞俄比亚移动网络项目的大量细节。这些细节,会告诉一个国内媒体从来没有告诉过你的中兴通讯。



NHK是日本最大的电视广播机构,收入甚至远超BBC。这家日本的“央视”一向有拍摄中国题材纪录片的传统。从诞生以来,已经拍摄了超过5000多部中国纪录片,比如著名的《故宫》《丝绸之路》和《激流中国》等系列。在日本的一众媒体里,NHK属于对华态度相对友好的那类,关于中国的报道也较为客观和公正。


不过,NHK的“相对公正性”也在渐渐消褪。2012年安倍上台后,NHK的管理层大换血,现任NHK会长籾井胜人等人均是右翼分子。但《中国力量》出品时间是安倍上台前的2009年,角度尚算客观,而且摄制组跟随中兴通讯员工,深入埃塞俄比亚偏僻的农村和落后的城市,披露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细节,这是NHK的中国同行们几乎没有做过的工作。


下面,本文将带大家解读这部纪录片,是一个典型的“科技企业出征海外”的故事,里面既有背井离乡的工程师,也有焦虑疲惫的经理人,更有幕后推动这一切的神秘力量,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才是所谓“大国崛起”的真正的幕后功臣。


为了便于读者理清线索和逻辑,本文将这部纪录片分成五个部分:


1. 中兴埃塞项目的背景

2. 艰难的海外项目施工

3. 全球崛起的幕后力量

4. 中兴事件最辜负了谁

5.是什么阻碍了“中国芯”的崛起(编者注)


下面进入正文部分:


1. 中兴埃塞项目的背景


埃塞俄比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国家积弱人民穷困。2006年,整个埃塞俄比亚移动电话用户数50多万户,占全国7700万人口不到1%,手机近似奢侈品,国家通信基础设施更是薄弱,除首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基本上没有移动信号覆盖。



2006年8月,埃塞俄比亚政府提出了野心勃勃的移动通信建设计划,既没有技术,也缺乏资金的埃塞,自然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在这一年的11月,埃塞俄比亚派出庞大的代表团,来华出席中非论坛,在两国政府的引导和安排下,埃塞电信与中兴通讯签署了15亿美元的合同,由中兴负责建设整个国家的电信网络。


中兴董事长侯为贵(左二)拜访埃塞首相


为一整个国家建设一张通信网络,对于中兴通讯也是第一次。埃塞俄比亚项目成为中兴出海的标杆性项目,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下图为中兴为埃塞设计的通信网络,图中密密麻麻的黄色标记都是需要安装的通信铁塔。



于是,在两国高层和埃塞民间的强烈关注和期待下,项目开工了。


2. 艰难的海外项目施


NHK的摄制组,跟随了中兴通讯的两只施工队伍,深入埃塞俄比亚的乡村,展现了整个项目施工过程的种种艰难。在第一只队伍中,施工队伍的车行驶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NHK摄制组跟在后面,在颠簸中边走边拍。



中兴通讯的施工人员分两类,一类是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人员,打扮类似国内的建筑工人,一类是负责调试基站和网络的工程师,基本都是国内高校通信专业的毕业生。首先出场的安装设备的工人。



这个坐落于深山沟里的村子,交通条件恶劣,大型起吊设备根本无法进入,所以需要施工人员和当地村民一起用手搞定。下图就是中兴员工和当地黑大叔一起,七手八脚地抬一只硕大无比的基站天线。



与村民一起,用绳子把天线给吊到50米高的铁塔上去。



整个村子全部出动,能帮忙的帮忙,在一帮围观的村民也露出非常期待的眼神。



天线吊装成功,设备调试顺利,周围手机瞬间有了信号,村长代表村民,用手机打了当地第一通移动电话,笑得合不拢嘴。



村民一片欢呼,负责吊装设备的中国大叔也腼腆的笑着。



第二支施工队,安装过程就复杂的多。不过他们同样也是开车行驶在泥泞的乡村土路,一路颠簸前往施工现场。



车开到半路,陷入泥泞动弹不得。



最终靠围观的村民,才把车推出来。



一下车,前来调试设备的工程师就蹭蹭蹭地往50米的铁塔上爬,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在铁塔上调试天线,这个工作非常吃力。



发现无法解决的故障,只好再爬下来,去机房找问题。



在机房发现本来应该6根电源线,现在只有4跟,少了2根。



电源线都是从中国运来的,当地无法买到,工程只好停了下来。



NHK记者采访刚才爬铁塔的这位工程师,他坦言,“工期非常近,压力特别大。”



缺少的不仅是电源线,还有其他很多零配件,远在埃塞俄比亚首都的建设指挥部连夜开会解决。



中兴埃塞俄比亚公司副总经理廖永康,为此焦虑异常,因为零配件的缺失,会导致整个工程无法按时完工,项目可能前功尽弃。



零配件都要从中国本土运过来,涉及到海关和物流问题,一屋子人都在发愁,谁都没有好办法。



深夜,廖永康一边抽烟一边打电话向总部求助,最终决定不惜代价,用空运的方式把设备运过来,即便这样做可能会导致项目亏损。



问题解决了,疲惫至极的廖永康直接在沙发上睡了。



在等待国内零配件运至施工现场的这段时间,NHK拍摄了中兴这些工程师们在埃塞的生活状况,跟随工程师来到了他们居住的宿舍兼办公场所。



埃塞俄比亚项目,中兴从国内派遣了超过1000名员工,远赴非洲参加建设,其中有一半被派到施工前线,他们平时办公的地方,简陋异常,如下图所示。



简单桌椅上,摆上一台笔记本,边抽烟边干活。



宿舍雇了一个非洲姑娘给他们做饭吃,看视频应该是在做非洲版的农家小炒肉。



出境的还有海天酱油,背井离乡的人们,也只有这点儿中国味道能够解一解乡愁了。



饭好了,一群人围在桌子前狼吞虎咽。



或者直接蹲在地上吃。



住的地方也很简陋,一张床一张桌子。



房间里的水龙头都是摆设,根本没有水。



每天只有一桶水可以用,舍不得洗澡,只能擦擦身子。



虽然艰苦,但这位工程师给NHK记者遥指自己负责的铁塔基站,如数家珍。



这位工程师说:“自己撒的汗水,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NHK在纪录片里说道:“员工个个都是中国名门大学的技术精英,虽然工资加上特别奖金,一个月也只不过12万日元左右,但自愿来工作的仍然前仆后继。什么是工程师红利,这就是工程师红利。


终于,随着设备的到齐,埃塞俄比亚的手机网络也逐渐接近尾声。



工程师为上次没开通的村子,装最后一块板卡,受到村民的夹道欢迎。



最后一块板卡插上,这个村就能通手机信号了。



全部OK。



按照惯例,中兴会送给当地村长一部手机。



村长给亲戚家的固定电话打了一个,情绪激动。



感谢中国企业。



周围村民也很嗨皮,一脸奔小康的样子。



埃塞俄比亚比亚的网络,就是在无数工程师的日夜兼程之下,克服泥泞雨季和紧张工期的困难,终于全部开通。到了2009年,埃塞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400万户。



这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那些在偏僻乡下抗设备的安装工、在50米高塔上调天线的工程师、在办公室沙发上蜷缩着睡觉的经理人,才能完全体会。


3. 全球崛起的幕后力量


中兴等公司的出海,除了公司本身的业务扩张动力之外,背后还有更大的力量。事实上,中兴和埃塞俄比亚签署15亿网络合同的契机,就是2006年盛况空前的“中非合作论坛”。



各类地方政府主办的会议,也成为企业进军非洲的跳板。



在埃塞俄比亚项目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支付项目15亿美元的建设费用的,是来自国家开发银行银行的“买方信贷”,即埃塞俄比亚从国开行贷款15亿美金,来支付给中兴通信作为承建费用。这是相当多企业能够“走出去”的基础。


在纪录片中,国开行的金融业务人员,作为神秘的幕后推手,也前往了埃塞俄比亚的项目现场。他们的着装,跟现场的工程师完全是两个画风。



时任中兴通讯董事长的侯为贵也重点感谢了国家开发银行。



当然,除了中国技术和中国资金,要想赢得这些非洲国家的合同,还需要一些其他因素,比如:



在国家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囊括了加纳、博茨瓦纳等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津巴布韦、赞比亚的矿山开发、尼日利亚、安哥拉、苏丹的石油开发,在30余个国家的投资超过80亿美元。



因此,中兴这类企业能够在全球抢占市场份额,离不开员工的冲锋陷阵,也脱离不了国家战略的语境和支持。


4. 中兴事件最辜负了谁


在埃塞的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NHK捕捉到了一个细节:中兴在埃塞的员工,在2009年10月1日国庆节聚在一起看国庆阅兵。



背井离乡的中兴员工们在常去的中国餐馆二楼聚会。



组织聚会的是前面焦虑疲惫的廖永康,项目临近尾声,他也一脸轻松。



一群男人,对着一台大屏幕电视看阅兵直播。



阅兵开始,整齐的分列式从北京传到万里之外的埃塞。



聚精会神的员工,眼里亮晶晶。



身处异国的人们,总有一种感情特别强烈。



大家都在聚精会神的看着阅兵。



在唱国歌时,不由自主的全体起立。



年轻的工程师,唱到“起来,起来……”



这个年轻人眼里,似乎写着对自己未来,对公司事业,对国家前途的所有的憧憬。



但显然,这种憧憬在2018年,陷入了最大的危机。


这家中国科技巨头,拥有高达1000亿人民币的年销售额。成就这个数字的,是奋斗在全球各地的中兴员工,是他们一砖一瓦积累而来。这些庞大的销售数字、搭建的客户网络、抢占的市场份额、积累的专利技术,如今却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惩罚,被推到了悬崖边上。


中兴面临的这场危机,大背景是中美贸易战,导火索是美国打压中国科技企业,但真正的原因,却是管理层一连串愚蠢的行为。作为长期跟踪中兴通讯的研究员和投资者,我跟很多同行一样,对它的情感经常可以用四个字来表示:怒其不争。


中兴的管理能力,一向被业内人士所诟病,比如早些年的利润漏洞和高管腐败,近几年的执行力缺失,以及这次的顶风作案、明知故犯、舍本逐末,把本来只需要付出1的代价,硬生生给折腾到了10。


不过无论如何,在这种关头,我毫无疑问站在中兴这一边,希望这家科技巨头能够顺利渡过难关。不过也希望在事情平息之后,中兴通讯的管理层能够好好地向自己8万名员工道歉,珍惜手中的权力,因为任何愚蠢的举动,影响的都是8万个家庭的生计。


中兴通讯的背后,是8万员工的汗水和青春;“大国崛起”的背后,同样也是亿万劳动人民的勤奋和坚忍。任何一种宏大叙事或者强国论调,都不应忘记幕后为之付出的普通人。



5. 是什么阻碍了中国芯的崛起


芯片有多重要?还记得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斯诺登事件吗,当时人们普遍有个疑问:为什么美国能够做到监听、监视全世界?原因就在于,美国的信息网络科技力量异常强大,全世界都高度依赖美国的信息网络技术,而芯片就是其中的关键技术。无论多么先进庞大的设备,其数据信息都保存在小小的芯片上。但拥有无穷力量的芯片却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它的“命门”掌握在设计者的手中,业界俗称“后门”。如果没有掌握其关键核心技术,那么设计者留下的这个“后门”将让你的所有秘密顷刻间暴露于人前。


其实,在此次“封杀”中兴之前,美国政府对于核心芯片技术的控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2014年4月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拒绝英特尔公司向中国的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出售“至强”(XEON)芯片用于“天河二号”系统升级的申请。当时美国商务部的理由是,使用了两款英特尔微处理器芯片的“天河二号”系统和早先的“天河1号”A系统 “据信被用于核爆炸模拟”。这个理由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因为所有业内专家都认为,无论是出于安全或是保密的角度来说,“天河二号”都不可能直接用于核爆炸模拟。



这次“封杀”中兴,美方也给出了理由:这家中国企业违反了与美国政府的协议,仍然在向伊朗这个美国制裁中的国家出售来自美国的技术。但是,连美国媒体也看出了其中的牵强。《纽约时报》就认为,“中兴”遭到的封杀是特朗普对华贸易战不断激化的一个必然结果,而且他封杀中兴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打击中国政府筹划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不让中国利用美国的技术去超越美国。相比一般产品的贸易战,特朗普在技术管控上下手,显然更易获得国内支持。《华尔街日报》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比起和中国打贸易战,这种直接严卡乃至封杀那些会让中国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获利的投资和收购,会更容易令特朗普获得美国舆论的支持——尤其是在美国那些已经开始被中国超越的产业,会有很多人支持特朗普对中国采取行动。


既然核心技术买不来,而依赖进口会导致受制于人,那么除了自主研发,逐步实现中高端芯片的国产化,别无他途。那么,中国芯片制造的现状又是如何呢?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黄庆桥指出,芯片有高、中、低端之分。中国的芯片技术和生产工艺整体上目前与美国无法相比,但在低端芯片的生产上,是可以完全自足的,也是中国制造的有力支撑。问题主要在中高端产品的产业和技术上。中国中高端芯片需求,基本上依靠进口。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80%芯片都靠进口。


中国发展芯片产业到底难在哪里?黄庆桥指出,首先,中国芯片产业起步较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集成电路产业在核心技术、设计、制造工艺、产业规模、龙头企业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大体而言,目前我国的芯片产业,芯片设计水平与国际基本相当,封装技术水平有4至5年差距,制造工艺差距在3年半左右。其次,芯片行业本身具有高投入、长期发展、回报周期长的特征,普通芯片制造企业的投资都要达到数百亿级之巨。因此,一般的企业难以承受。而且芯片行业的发展遵循着“摩尔定律”,技术更新非常快。而每一次更新,都是一次巨大的投资。这种投入大、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行业特点,使得芯片产业成为高风险产业,一般社会资本都不愿进入。这种高风险,又使得芯片行业产生所谓“大者恒大”的行业特征,很容易形成自然垄断,后来者发展难度极大。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强芯”之路必然是一场持久战。



坛友们怎么看?欢迎一起留言交流哈

综合来源:公众号“饭统戴老板”(ID: worldofboss),作者:戴老板,上观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编辑:AMTForum(加微信好友,入技术交流群,广告推销勿扰)

距先进制造技术大神您只差关注

中国先进制造技术论坛,工程师的摇篮


▼点击阅读原文手机免费学全套机械软件教程

共 1 条
前往
65回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