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的互联运营:资产管理的威力
共 1 个回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物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常规互联的局限,并以更加先进的方式改变了企业互联运营。
物联网技术能显著提升企业有形资产和技术资产的实时可视性,企业能够通过物联网监控可维护的资产,从而开展预测性分析和主动维护。
这样一来,物联网就能帮助企业延长资产的正常运行时间,并且尽可能地缩短意外停机时间,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预防,提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有效降低成本。
物联网运营的诸多优势自然不需多言,对于制造商来说要如何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互联运营呢?我们不妨从针对业绩出众制造商的调查报告中,找寻答案。
首先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实施互联运营?
市场变幻莫测,风险重重,制造商能够紧握的稻草只有不断提升运行效率,通过互联运营将设备和资产联系起来,这是提升运营效率的有效手段。
图1:迫使制造企业追求互联运营的市场压力
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迫使制造企业追求设备互联的最大压力是降低生产成本。
为缓解这一压力,目前,制造厂商基本通过应用配有传感器的设备,实时采集生产运行信息,利用数据分析未雨绸缪,进而降低维护、修复和运营的成本。
第二大压力来源于收入问题,通过由物联网驱动的互联运营模式,监控和分析资产与流程状况,基于这些洞察做出业务决策,能显著提高企业运营卓越性,从而推动收入增长。
由图可知,第三大压力是加快产品上市速度。为此,制造商必须打破信息孤岛造成的连接障碍,通过在工厂车间和业务应用之间开启信息流,解决工厂车间/企业间的脱节问题,实现新产品上市流程的简化。
实施互联运营是市场所趋,那么在实施互联运营之前,制造企业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图2:实现互联运营需要具备的能力
由图我们可以看出,想要实施互联运营,相应的流程和业务管理能力必不可少,而优秀企业具备相关能力的比例要普遍高于所有其他企业。
其中,在互联运营必备能力排名前三的“实时查看质量与合规数据以及所有流程和制造数据的能力”、“基于条件的资产监控”和“安排开展预测性维护”这三大能力尤其重要。
举个“栗子”:在一辆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汽车上,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提供汽车运行产生的数据,然后将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基于条件的资产监控软件分析,这样就可以在汽车发生故障之前提醒操作人员对其进行维护。
物联网技术为这一过程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可能,应用到企业中更能带来诸多益处。
图3:基于物联网的互联运营可产生令人满意的运营效率
由此可以证明物联网能够为企业带来的主要效益就是提高运营效率,如降低成本、加快运营速度、提升运营设备的运行时间及资产可用性等。通过部署物联网,制造商能从根本上将敏捷性融入业务模式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
据物联网用户称,实现制造资产的互联和监控,与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的功能直接相关,因此,为了实现资产互联和监控,物联网用户纷纷部署企业资产管理系统。40%的受访企业指出,他们需要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并了解设备故障,以提高未来的运营效率。
那么,推动物联网用户部署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的原因有哪些?
图4:推动物联网用户部署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的原因
位于榜首的是控制设备可靠性和更好了解故障原因、提高效率。针对控制可靠性问题,可以依托预防性维护功能,确保在必要时(并且仅在必要时)执行维护,帮助减少资产停机;依托于自然管理解决方案中的认知计算等技术,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故障原因,提高效率。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认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服务体验。
除通过物联网实现互联运营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云平台进一步拓展优势。受访者指出,降低成本、加快实施速度及提高可扩展性是云计算解决方案的主要优势,如图所示。
图5:云计算的优势
企业应当选择能够同时提供内部部署和软件即服务 (SaaS) 解决方案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这样一来,当业务需求和首选软件交付模式发生变化时,也能通过额外获得的灵活性,高枕无忧。
制造企业迁移到基于物联网的互联运营模式能否获得回报?为此,Aberdeen Group 确定并评估了物联网用户和非物联网用户这两大成熟群体。
表1:衡量物联网推动成功实现互联运营的指标
在四个关键的业务运营指标中,物联网用户均有卓越表现,所取得的成果均为非物联网用户的两倍,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实施互联运营模式的企业更能做出明智决策,并且物联网用户还在缩短周期时间、提高可用数据的信任度/信心,以及在提升可用信息的广度/数量方面实现了更出色的成果。
物联网不仅是制造业广泛讨论的话题,还是经过验证的战略、不断发展演进的趋势和创新技术,物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制造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物联网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资产可视性,而资产管理正是工厂中最大的一块可控支出。鉴于此,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不仅是一个好点子,更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运营效率的最佳手段。
想了解更多如何利用物联网对资产的管理而实现运营优化?
请拨打热线 (周一到周五工作时间):400-810-1818转5170 或 点击阅读原文。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