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逃不了,蓝领和白领都会被机器人抢工作

共 1 个回答

切换为时间排序
骚男

2020-03-17 14:25:12


你是否想过,机器人对社会、经济和“你”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这个人工智能爆炸的时代,人与机器的信息交互无限丰富,我们如何更从容地前行?


听《机器人时代》的作者马丁·福特( Martin Ford )与你分享他的观点。更有北大国发院战略管理学助教授吕晓慧老师的精彩点评,让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机器人带来的“危”与“机”。





2015年7月27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信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朗润·中信书院”暨“第11期国发院博士论坛”活动——“对话《机器人时代》作者马丁·福特( Martin Ford )”讲座举行。马丁·福特就“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兴起对工作与经济的影响”做了精彩的演讲。


马丁·福特介绍,自己大概从五年前开始对人工智能和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做进一步研究,他从中逐渐发现,科技的迅速发展,将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和就业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这进而可能带来一种重大的、不可预期的破坏性影响,也会给未来商业的运营和竞争方式带来根深蒂固的改变。


当下时代技术发展的三个特征


马丁·福特先生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今天的技术是如何不同于过往的技术发展。首先,当下信息技术是以指数倍的量级在发展的。无论是在软件领域,还是在大规模的智能计算领域,技术发展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过去,而它能带来的影响也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今天的技术发展已经达到人工智能的水平,可以部分解决人类用头脑需要完成的工作,也就是说机械的认知能力已经大大提高了(这就是说,不仅蓝领会受到机器人威胁,连白领也会受到很大冲击)。今天的机器人工智能可以做决策、做判断,因为它们有学习能力,可以通过捕捉有用的数据,产生学习的能力,从而做出智能的判断。


第三,今天的技术已经无处不在。技术不再只存在于跟技术相关的某些领域,可以说,在所有的行业、商业机构、商务活动中,都内置着可见或不可见的技术。今天的信息技术充斥着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生活的所有空间。


现代科技对社会的影响:担忧与挑战


马丁·福特介绍,从美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来看,从1998年到2013年这15年间,尽管经济有着大规模的增长,人口有着巨大的提升,但人力产生的工作时仍然是1940亿小时。从这个数据来看,经济有如此大的变化,它一定有着根本的关于人力的重大变化。这就是为什么马丁·福特认为当今技术将不同于以往的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它将对未来的人类生活产生颠覆性的改变。


追溯工业社会的历史,200多年前在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使得大量的工人劳动被大量的现代化机械逐渐替代。那时同样出现了技术将导致失业的担忧。1964年美国总统收到了一份报告,报告预测,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我们的社会正处于非常危险的边缘——随着工业自动化的高度发达,失业会大范围的产生,社会的秩序也会受到重大的影响。而今天,这种担忧与挑战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





马丁·福特首先澄清,自己对机器人的定义不仅限于机器设备,也包括软件以及所有自动化的相关设施。机器人有能力根据看见的数据进行判断,进而采取相应的行动,机器人的行动能力将越来越接近于人类的水平,因此,大量的人类工作会逐渐被智能机器人取代。


谈及新技术对当今就业市场的影响,马丁说道,信息技术无处不在,随着新兴产业的发生和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不会出现像过往农业技术的应用那样:剩余劳动力有机会到制造业、到工厂里去做新的工作,以获得更好的薪水。相反,今天的信息技术的发达,可能会带来的是更少的就业岗位。


技术的发展,使人力的付出变得越来越廉价,而资本变得越来越值钱。尽管各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各种环境和福利都不一样,但是他们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只有技术会对所有的国家和行业产生同样的影响。


不同性质的工作——常规性的工作与竞争性的工作,所受到的来自技术发展的冲击也不尽相同。大多数的工作都是常规性的工作,常规性工作意味着,只要掌握工作流程与工作技巧,就可以获得这一工作的能力。基于这样的逻辑,常规性工作极有机会被有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和现代的发达技术所掌握、所替代。随着人工智能的大步发展,诸如律师助理、记者和其他上班族,甚至电脑程序员,都将被机器人和智能软件取代。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薪家庭和中产阶层家庭将会受到进一步挤压。这一切的后果很可能是大范围的失业和经济状况的不平等,以及消费经济本身的崩溃。


如何应对:建立安全的社保体系


从目前来看,中国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市场。但中国拥有和应用机器的密度是最低的,也就是说,尽管中国在工业机器人的购买量方面是全球最大的,但从其应用和使用上来讲,甚至还没有开始。如何未雨绸缪?面对当前的技术发展和就业的严峻化趋势,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





马丁·福特先生认为,要在近期建立起一个相对安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由于未来工作提供的机会会减少,很多现有的工作岗位也会消失。人们面对这样的局面需要有一个相对安全的有保障的社会体系。提供最低的收入保障,使处于低能力的无业的人员,无论如何都有足够的收入,有谋生的能力。


今天到底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才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技术的发展?这在美国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也是作者马丁·福特写作《机器人时代》一书的初衷,书中提出了“机器人时代”的概念,分析这个时代对我们的工作和就业所带来的影响,以激发大家共同思考,希望在未来我们会想出更实际的对策,使技术的发展不只让一小部分人受益,而是使整个社会受益。


吕晓慧精彩点评:机器是把双刃剑,而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北大国发院战略管理学助教授吕晓慧老师也参加了此次讲座,并对马丁·福特先生的观点做出精彩点评。


在吕晓慧看来,马丁·福特的思考立足于非常现实的问题,“机器人时代”的到来的确让很多人的工作面临威胁。而当我们回溯人类发展历史的逻辑时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其中的主旋律,人类不断运用智慧发明创造出工具和机器,帮助我们实现竞争这样一个终极目的。因此,与其幻想星球大战,幻想人类与机器战斗的未来,不如思考如何去保障人类最低限度的安全,不要让一小部分人利用机器对我们的人身或者安全造成威胁,这是更现实的、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某种意义上,相对于演讲人马丁先生,吕老师似乎更为乐观。她认为,机器是把双刃剑,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机器的意义取决于人类如何去运用它。这中间有很大的战略思考、战略应对的空间。在人与机器的关系问题上,人已经与机器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设想,没有手机我们如何生存?没有电我们如何生存?没有现代的科技我们如何生存?事实上,我们已经与机器建立了非常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与其探讨谁战胜谁的问题,不如摸索如何在相互依存中求同存异。


她认为,或许人工智能机器人并没有那么大的颠覆性力量,又或者我们按照现有的框架和逻辑无法给出一个终极答案,然而在人类历史上,新生的技术与不安于现状的企业家精神结合在一起,他们会不断通过创新来颠覆原来的行业和均衡,同时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工作机会。


在马丁·福特所谓的“常规性工作”越来越多地被机器取代之后,人是不是就没有价值了?吕晓慧认为,人的创造力是可以被激发的,而且是无限的。人拥有比机器更大的创造空间和未来。我们在看到某项工作可以交给机器和技术的同时,还要关注如何激发人潜在的力量。尤其对于今天饱受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中国企业而言,终极的战略问题仍然需要由人通过决策和行动来实现。


吕晓慧教授总结道,在当下这样一个“机器人时代”,或称之为科学加速度前进的时代,战略的想象力和执行力能够撬动的价值比以往都重要。对“机器人时代”的思考,将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和决策。


马丁·福特的演讲全文


我一直努力思考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对我们工作以及对经济的影响。我认为会有一个颠覆性的变化,这对人类的未来非常关键。


上世纪90年代,我在硅谷创始了一个小型的软件公司,为微软的Windows提供软件的编程。当时软件的编程是劳动密集型的,同时还有很多打印的工作,很多工作不需要很高的教育背景。渐渐我发现工作的境况变化很大,特别是过去几年,一些普通人可以做的工作消失了,有很多工作凭空消失了。


其他行业也是这样。比如音乐行业,音乐数码化了,人们可以在网上下载音乐。纸书行业也在消失,人们可以买电子书。不仅是软件或者音乐这样已经数码化的行业,一些有形产品行业的工作也正在消失。


所以,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现在正在逐渐进入一个颠覆性的时代,自动化、计算机会替代很多人的工作,并且会给我们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问题。


新技术正在席卷所有国家


美国政府的数据显示,1998年的经济是完成了1940亿小时的劳动,而2013年的企业产值增长了42%,同时人口增长了4千万,但劳动的小时数却没有增长。也就是说,过去15年中,企业更多地依靠机器而不是人工。


一个重大的变化是重复性的、常规性的工作将被蒸发掉,这些都可以被机器所取代。什么样的行业在未来比较重要?纳米技术、生物医学,还有虚拟现实等行业肯定会崛起非常重要的公司,但它们招聘的工人非常非常少。我们看一组数据,1979年美国通用公司雇佣了84万名工人,而2012年的谷歌仅仅雇佣了通用4.5%的工人,衡量了通胀因素,那么谷歌的产值是140亿美元,通用汽车则是110亿美元。我们可以预测,未来肯定没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了。


从职业的角度来看,美国90%的人从事的是100年前就存在的行业,比如汽车工人、护士、医生或者驾驶员、飞行员,他们从事零售业、餐饮业,而新兴就业岗位,例如网站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很少,并不能提供太多岗位,未来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将被大量消除,这就是新技术的破坏力。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工资就基本停滞了,技术越来越多地替代劳动力,这个趋势在日本、中国还有德国是一样的,可见新技术正在侵袭着所有国家,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运输量处于全球第一位,这说明中国在吸收来自世界各行各业的机器人,在未来的一两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可能会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但是如果要计算工业机器人的密度,中国仍然相当低,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蓝领、白领都在丢失就业机会


随着机器人能力的提高,只有人类才能做的工作会渐渐被机器人所替代。例如硅谷有一种三维视觉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识别每个包裹,速度从6秒钟一个提高到1秒钟一个,效率更高;以前识别和分捡需要大量工人,而人不可能24小时工作,而机器可以不停机;人会受伤,机器人却不会,所以说现在机器人在很多领域能够代替人类。根据美国的统计,上世纪50年代,由人来完成的工作占制造业的30%,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减少到不足10%,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正在越来越强大,在中国,机器和智能技术同样在代替人,这个变革会比美国更快。


蓝领被机器代替的同时,白领也在被智能软件代替。美国的大型企业,比如金融计划、收账、会计等需要信息操作的工作也会受到机器的影响。2004年到2014年,这样的就业机会下降了40%。一些出版界的工作,过去都会雇佣很多人进行写作;但现在,软件也可以做这方面的报道,比如,给一个软件一系列比赛的基本情况,软件就可以写一篇体育报道。很多美国的新闻故事都是由这样的算法机器人写出来的。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最后自动生成一个故事,读起来和人类写的没什么两样。金融报告、财务报告也可以由这样的软件来做。技术变得越来越好,一些分析师的工作,比如企业的数据分析师,或者是定期产生报告的工作,很快就会被机器人替代。因为这些多多少少也是比较常规的工作,就是拿一堆数据来做个分析。同时,放射科读影像的医生需要很多年的专业教育才能形成一整套的判断能力,但现在电脑也能达到一个有经验的医生的判断能力。像这样以知识为技能的工作也受到了机器人以及电脑的影响。要知道培养一个医生,至少要十几年。


没有消费需求,创新也会枯竭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我们要记住,生产出的一切东西,包括产品、服务,最终都是由人来消费的。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就是消费者需求。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发展出口拉动型经济,中国制造由全世界的消费者来消费,推动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现在技术发展了,那些没有工作或是低收入的人,不可能去消费太多的产品和服务,这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消费不仅拉动生产,也拉动创新,如果你是企业家,产品和技术必须要有市场,如果没有蓬勃的市场需求,你的技术做出来也没有人要,就算是乔布斯,把他扔到一个孤岛上,他所有的技术和创意都没有用。


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不平等,收入越来越聚集在金字塔的最顶端,收入最低的人群没有消费能力。从理论上讲,比尔·盖茨有无限的购买力,他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是在现实当中,他不可能一个人买1000辆车、1000部智能手机,不可能一顿晚饭就吃遍1000个餐厅,再富裕的人,消费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财富过多聚集在少数人的手中,更多人的消费能力就会被抑制。中国经济之前主要靠房地产、桥梁、工厂、基建等投资拉动,消费的贡献率不到1/3,现在中国正在转型为一个消费行为的经济体,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整个中国经济体需要消费者收入的提升,扩大消费量,但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机器人,以化解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工作岗位在变少,中国很快要和美国面临同样的问题,面临技术带来的挑战甚至是颠覆。


发展成果该如何共享


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这对中国,对世界,都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短期来看,我们需要为那些即将失去工作的人群建立起这样一个安全网。当然,并不是说永久性支持,但必须给他们提供一定时间的支持,他们才能恢复元气重新找到工作。新岗位的培训成本可能比较高,也需要给他们补贴。除此之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培训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我们必须要建立起越来越完备的社会安全网,为贫穷人群或者说受科技浪潮席卷的人群提供支持。


长期来看,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要设立最低工资标准,同时需要财富再分配,比如对富人征收更高的税,补贴给社会底层的人。然而,有很多人担心,如果社会安全网非常健全,人们就会变得非常慵懒,不愿意去找工作。但是我觉得还是需要人去工作的,因为只有人去工作,才有激励的制度。


工作有两层意义。一是赚钱养家糊口,二是使人有一定的价值实现。未来,有可能工作和收入两者不相关,一个人的收入不取决于他的工作,而取决于他为自己的社区做了多长时间的志愿活动,或者做了什么研究工作,或者写了什么文章,或者做了多少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事情等等。


当然,未来可能还是继续鼓励创新创业,有相应的激励政策。但我们必须要考虑,既使未来有一些人没有满足工作技能的要求,我们仍要给他们派发最低工资。因为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前进,不断进化,不断适应新形势。如果我们提前准备,一定可以很好地适应未来新形势的发展。


我讲了很多,大家可能会有一点悲观,觉得机器人完全摧毁了我们现在的社会体系。但是我认为,如果我们提前判断问题并采取措施,就可以很好地应对未来几百万人失业所带来的社会动|乱和政治问题。如果提前准备解决,最终一定可以实现共同繁荣及财富的均分。


在未来的理想社会之下,机器人和智能软件所从事的将是最危险也最无聊的工作,完全把人类从无聊和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未来,我们的收入分配方式,可能是非常共|产主义,非常乌托邦式的。



共 1 条
  • 1
前往
57回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