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开办医用防护服厂,这些必须要考虑!
共 1 个回答
连日来,湖北疫情严峻形势不减,对医用防护服的需求仍在激增。2月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就重要医疗物资保障等相关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曹学军介绍,随着疫情的扩散,各地的医疗物资需求激增,从目前看,最紧缺的还是医用防护服。我们对医用防护服等重点医疗物资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前期因在春节期间紧急复工复产难度较大,进口防护服和库存防护服在供应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续对防护服的供应主要以国内生产为主。
2月14日晚,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召开扩产转产医用防护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志军出席会议并强调,组织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扩大供应、强化医疗物资保障能力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全国工信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下一步,央地联动做好医疗物资保障工作,特别是医用防护服保障工作,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充分认识做好医疗物资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尽快部署安排本地企业扩产转产医用防护服;三是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切实为企业转产扩产创造良好条件;四是层层压实责任,抓紧组织做好各项工作。现整理了有关防护服的相关知识,希望为企业带来帮助。
医用防护服的基本知识
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指医疗急救、进入传染病区、电磁辐射区等特殊区域的人员穿着的防护性服装。
医用防护服的主要作用: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
医用防护服由连帽上衣、裤子组成,可分为连身式结构和分身式结构。
医用防护服要求干燥、清洁、无霉斑,表面不允许有粘连、裂缝、孔洞等缺陷。为此,医用防护服连接部位可采用针缝粘合或热合等加工方式,针缝的针眼应密封处理,针距每3cm应为8针~14针,线迹应均匀、平直,不得有跳针。同时,粘合或热合等加工处理后的部位,应平整、密封,无气泡,装有拉链的医用防护服拉链不能外露,拉头应能自锁。这些外观上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医用防护服的安全可靠性,防止小的缺陷对医护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
目前,新闻报道中的医用防护服主要有:杜邦Tyvek®医用一次性防护服、3M®4565医用防护服、雷克兰®AMN428ETS医用防护服、MICROGARD®2000标准防护服、稳健®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飘安®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利郎®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以及红豆®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等。
医用防护服材料的性能要求,包括防护性、服用性、安全卫生性。简单来说,医用防护服不仅要排湿透气、穿着自如,还要让医护人员免受诊疗过程中病毒、细菌等各种污染物的感染,抵挡住水液、酒精、血液侵入,而且要有效抗静电,甚至防止灰尘进入。
具体来说:
① 防护性要求具有液体阻隔功能,医用防护服关键部位(左右前襟、左右臂及背部位置)抗渗水性,耐静水压不低于1.67kPa;抗合成血液穿透性不低于2级,即合成血液以1.75kPa压强作用于医用防护服上5分钟后不得穿透;医用防护服外侧面沾水等级不低于3级。此项技术指标是为了防止病人的血液,或手术时的消毒水、冲洗液等液体穿透过医用防护服,污染到医务工作者。
② 医用防护服要具有防微颗粒物穿透的性能,医用防护服关键部位及接缝处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低于70%。此项技术指标是为了防止带病毒的微颗粒(比如吐沫等)入侵,此外,医用防护服的接缝处必须贴密封条,以遮挡衣服缝纫时留下的针孔。
③ 医用防护服的服用性要求包括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拉伸试验时,断裂强力不低于45N,断裂伸长率不低于30%。此项技术指标是为了保证服装的物理性能,使其不容易破损。
④ 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方面,医用防护服材料透湿量要求不小于2500g/m2·d。此项技术指标是为了保证穿着者出汗的热气及时排出。
⑤ 医用防护服的安全卫生性要求自身无毒,无皮肤刺激性,抗霉菌滋生。
⑥ 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有一定的经济性方面要求,需在保证防护性能的同时,尽量降低生产成本。
医用防护服的制作材料
医用防护服一般由以下材料构成:
主体材料:目前主流的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主要原料为经过三防(防水、防血液、防油)和抗静电、抗菌整理的SMS无纺布。
目前,国内用于无纺布生产的三大纤维分别为聚丙烯、聚酯和粘胶纤维。其中聚丙烯所占比例最高,占62%。一般而言,用于生产无纺布的聚丙烯主要指的是纺粘非织造布用聚丙烯切片。据数据统计,2019年国内聚丙烯纤维料产量约170万吨左右,同比2018年增长7.5%。其中高熔指聚丙烯纤维料95万吨,同比增长了15.8%。
无纺布生产工艺主要有纺粘法、水刺法、闪蒸法、SMS复合材料等。
纺粘法无纺布:主要利用化纤纺丝的方法形成聚丙烯长丝,再借助气流或机械的方法分丝成网,其在手感和性能方面很接近于传统的纺织品;
水刺法无纺布:是通过高压水柱高速水流对涤纶、锦纶、丙纶等纤维纤网喷射,使纤网中纤维运动而重新排列和相互结,以达到固结成布的目的;
闪蒸法无纺布:以聚烯烃为主要原料,采用静电分丝,使丝条在拉伸过程中相互摩擦形成静电分丝,彼此相互排斥保持单纤维状态,然后靠静电装置使纤维凝聚成网,纤网再经热轧而成;
SMS复合无纺布:是将两种以上性能各异的非织造纤网通过化学、热或机械等方式复合在一起,或者是结合不同的成网工艺制造的无纺布。
目前,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多采用聚乙烯透气膜制成复合无纺布。聚乙烯透气膜在LDPE/LLDPE树脂载体中,添加50%左右的特种碳酸钙进行共混,经挤出成膜后定向拉伸一定倍率而成。由于聚乙烯树脂为热塑性塑性材料,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拉伸和结晶,拉伸时聚合物与碳酸钙颗粒之间发生界面剥离,碳酸钙颗粒周围就形成了相互连通的蜿蜒曲折的孔隙或通道,正是这些孔隙和通道赋予了薄膜的透气(湿)功能,从而沟通了薄膜两面的环境。
密封胶条:不仅医用防护服的材料要采用化学专用料,而且服装的接缝处也要用专业的胶条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有效防止病毒等从接缝位置穿透,达到医护人员专业防护的标准要求。一般来讲,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所有接缝均用无纺布热熔胶通过超声波粘合,使得防护服表现为无缝无针孔,增强了防护服接缝的抗拉力,彻底杜绝接缝处漏气、漏水、漏菌,且穿着舒适。
其它配件:包括胶带、鼻梁骨、螺纹袖、拉链等。
原辅材料及相关配件供应商如下:
其它辅料及配件供应商:
医用防护服的制作材料
综合目前市场上的各类途径来看,医用防护服的市场准入总体可分为以下四条路径:
1. 防护服(非医用)
按照GB/T 20097-2006 《防护服 一般要求》生产防护服,但同时也该按照GB 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的标准检测,取得权威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检验报告。在此途径下,产品包装上不得声称为医用防护服,也无需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能够节省时间。但企业同时按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标准检验,能够保证其质量,也可用于非医疗人员的普通防护。
2. 出口转内销
各地药监局均发布了出口医疗器械转内销的绿色通道,对于原来生产国外标准医用防护服用于出口,有能力生产国内标准医用防护服,却未取得相关资质的企业,可以通过这些绿色通告迅速取得市场准入,从而销往医疗机构,供应急使用。
3. 生产应急医疗器械产品备案
很多非医疗器械企业或者原先没有生产出口医用防护服的企业也想建立医用防护服生产线。难度会更大一点,但有些药监局有生产应急医疗器械产品备案的程序,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快速取得产品备案,例如江苏省就有这样的政策。但对这些企业来说,新建一条生产线,并且建立基本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药监局的现场检查并不容易。需要有熟悉医疗器械行业的人员指导,并与药监人员密切沟通,及时整改。此条路径与“出口转内销”路径虽然整体难度不大,时间也相对短,但是取得的备案凭证有效期不会太长,基本只能用于疫情期间使用。
4. 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这是最正规的路径,也是难度最大、投入最多的路径。
医用防护服的检验要求及检验机构
医用防护服的检测应根据GB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标准规范进行,一般应选择药监局认可的医疗器械检验所委外检测。
医用防护服的主要检测项目及指标要求如下:
1.抗渗水性:采用GB/T4744-1997《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测定》,关键部位静水压不低于1.67kPa(17cmH2O) ,防化服的沾水等级一般高于GB3,部分产品还要求抗酒精性标准为IST80.6-95应达到10级。
2. 透湿量:不小于2500 g/m2d。
3.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压强值不低于1.75kPa。
4.表面抗湿性:不低于3级。
5.断裂强力:不小于45N,断裂伸长率:15%。
6. 过滤效率:关键部位及接缝处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70%。
7. 阻燃性能:具有阻燃性能的防护服应符合损毁长度不大于200mm;续燃时间不超过15s;阻燃时间不超过10 s。
8. 抗静电性:带电量不大于0.6μC/件。
9. 静电衰减性能:静电衰减时间不超过0.5s。
10. 皮肤刺激性:原发性刺激记分不超过1。
11. 微生物指标:符合GB15979-2002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
12. 环氧乙烷残留量:不超过10μg/g。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