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中报盘点 91份半年报喜忧参半
共 1 个回答
2017上半年机器人行业整体向好。根据机器人在线统计的91家机器人上市公司中报数据,其中69家企业净利润实现不同幅度的增长,仅GQY视讯、达意隆、安控科技、大富科技四家企业出现亏损。
机器人行业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却也是当前最受资本青睐的舞台。
近几年,机器人概念引得无数资本竞折腰。据机器人在线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上市公司涉足机器人概念的企业已经超过120家。面向机器人行业的并购、扩产、产业链延伸屡见不鲜,且愈演愈烈。
在此情况下,机器人概念股一年四次的定期财务数据披露成为整个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晴雨表”。而在定期财务数据披露中,中报作为一年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既可以成为上半年的“总结”,亦可以当做下半年的“展望”,其意义不可替代。
如今,上市公司的中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成,机器人概念股们表现如何?机器人在线梳理了91家企业的财报,以求为行业“中报寻宝”助一臂之力。
1、晴雨两重天
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下游应用市场的需求激增,2017上半年机器人行业整体向好。根据机器人在线统计的91家机器人上市公司中报数据,其中69家企业净利润实现不同幅度的增长,仅GQY视讯、达意隆、安控科技、大富科技四家企业出现亏损。他们在上半年的表现,则可谓是“晴雨两重天”。
毋庸置疑,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这两家企业是所有机器人概念股中表现最为抢眼的公司。一方面,他们传统家电业务的体量庞大,另外,机器人及相关业务的收入亦是让其他企业难以望其项背。
美的集团2017财报披露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1244.50亿元,同比增长60.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8.11亿元,同比增长13.85%。格力电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1.85亿元,同比增长40.67%;实现净利润94.52亿元,同比增长48%。
海伦哲是上半年净利润增长幅度最大的企业。2017财报披露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9亿元,同比增长43.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31.52万元,同比增长597.88%。
海伦哲在2015年4月并购连硕科技,其并购效益已经得到显现。海伦哲在年报中披露,连硕科技自被收购后经过一年多的整合,保持着良性的经营运转局面,自动集成控制系统已成为公司的重要产品,报告期共实现营业收入12147万元,同比增加营业收入2244万元,增长22.66%,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20.98%。
此外,赛象科技、软控股份、山河智能、东方精工、哈工智能、英威腾这六家企业都实现高位增长。
在其余20家净利润下滑的企业中,GQY视讯上半年业绩下滑幅度最大,达1899.87%,亏损1868.23万元。作为一家原主业大屏幕拼接显示的上市公司,GQY视讯自2015年开始逐步转型引入机器人产业,时至今日,公司原有主业逐步低迷,而其机器人产业却并未实现实质性进展。在智能机器人方面,2017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投入920.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06%,相关产业营收却仅为27.8万元。
根据GQY视讯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显示,自GQY视讯共使用募集资金投资8大项目,至今为止,6个项目未能达到预期,其中5个项目出现变更。
而另外几家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的企业,如卓翼科技、锐奇股份、东杰智能、向日葵、海得控制等,对业绩下滑的解释无关痛痒。
卓翼科技在财报中指出净利润下降主要是本报告期毛利率水平不达预期及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等原因所致;锐奇股份表示,由于公司销售收入减少,且因内销市场开展促销活动致使产品毛利率有所下降,同时因财务费用大幅增加…
2、机器人业务渐成增长主力
值得一提的是,一小部分上市公司的机器人业务不再是“概念”,而成长为公司创收的“主力军”。
在明确披露机器人及相关业务收入的27家公司中,有11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达到了10亿元以上级别,美的集团位居榜首。其中,机器人及相关业务收入达到亿元级别的有18家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涉及机器人业务的相关上市公司已经开始由“概念”和研发阶段进阶到大规模商用阶段。
作为美的集团战略转型第二跑道,其 智能制造业务备受外界瞩目。财报显示,上半年美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收入为136亿元。这其中,去年12月底才完成交割的国际机器人巨头德国KUKA,是当之无愧的绝对主力。数据显示,KUKA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5.12亿元,同比增加35%,达到该公司的历史最高水平,并持续获得新的订单资源,订单增长16%,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加98%。
区别于美的集团通过资本并购海外机器人巨头,直接站在巨人肩膀上破局的方式,格力电器坚持自主创造,不急不慌打造智能机器人等装备。财报显示,上半年格力智能装备收入为9.62亿元,与美的差之甚远。
有业内人士认为,美的集团的方式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机器人领域的产业优势,比格力节约了更多时间成本。不过,机器人是一项全球产业,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方式或许可让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但与全球四大机器人生产企业相比,格力的起点低,在这一领域或难以实现赶超。
美的和格力为各大行业提供了两套进军智能装备行业的模板,接下来需要中国企业去探索哪一套更适合自己。
新时达则采取双轮驱动模式,以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收购相结合,发挥自身在机器人控制与驱动技术上自主研发的核心优势,同时通过资本并购等方式不断加快产业布局。
经过多年持续的科研攻关、技术革新与产业整合,新时达的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类产品实现高速增长,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新时达实现营业收入16.23亿元,同比增长57.77%;其中,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51亿元,同比增长91.25%。新时达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类产品已经超过电梯控制系统产品,成为第一大业务,并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此外,在上半年,智慧松德在剥离印刷机业务后,主要业务为3C自动化设备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汇川技术围绕“整机+工艺”策略,公司积极推进机器人整机开发工作,陆续推出了800mm臂长的SCARA机器人、1000mm臂长的SCARA机器人、小型六关节机器人等多款产品,并在电子制造、光伏、教学等行业实现批量销售…一部分上市公司的机器人业务渐入佳境。
3、“光打雷不下雨”
有人欢喜,有人愁。
在一部分上市公司的机器人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有一批企业的机器人业务停滞不前,在半年报中连“机器人”相关字眼都未提及,似乎忘记了曾大张旗鼓进军机器人行业。
房地产企业中南建设早在2014年就与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中心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在住宅产业化建设中的应用。2015年其董事会秘书在接受采访时建筑机器人项目却已“夭折”。
2015年6月,中南建设以自有资金出资10亿元在南通投资设立江苏中南智能制造(机器人)有限公司,并表示公司未来拟通过引进外部机构共同投资等方式,总计投资不超过20亿元并购国内外在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领域领先的数家企业。
中南建设的机器人业务进展如何?在2016年年报及2017年中报里,中南建设都未提起“机器人”一词。
无独有偶,光伏企业向日葵在2013年11月与宁波韦尔德斯凯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拟以增资入股方式成为韦尔德斯凯勒第一大股东,并表示,此次增资入股是公司鉴于对机器人、智能无人化工厂等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为加快公司发展步伐而做出的决定。
然而,四年过去了,向日葵并未公告其机器人业务进展,在中报里,仅在“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表中出现“机器人”一词。
此外,大华股份、海得控制、江南化工、天通股份、山河智能、景兴纸业等多家企业均未在半年报中提及机器人业务进展情况。
机器人行业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却也是当前最受资本青睐的舞台。
近几年,机器人概念引得无数资本竞折腰。据机器人在线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上市公司涉足机器人概念的企业已经超过120家。面向机器人行业的并购、扩产、产业链延伸屡见不鲜,且愈演愈烈。
在此情况下,机器人概念股一年四次的定期财务数据披露成为整个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晴雨表”。而在定期财务数据披露中,中报作为一年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既可以成为上半年的“总结”,亦可以当做下半年的“展望”,其意义不可替代。
如今,上市公司的中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成,机器人概念股们表现如何?机器人在线梳理了91家企业的财报,以求为行业“中报寻宝”助一臂之力。
1、晴雨两重天
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下游应用市场的需求激增,2017上半年机器人行业整体向好。根据机器人在线统计的91家机器人上市公司中报数据,其中69家企业净利润实现不同幅度的增长,仅GQY视讯、达意隆、安控科技、大富科技四家企业出现亏损。他们在上半年的表现,则可谓是“晴雨两重天”。
毋庸置疑,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这两家企业是所有机器人概念股中表现最为抢眼的公司。一方面,他们传统家电业务的体量庞大,另外,机器人及相关业务的收入亦是让其他企业难以望其项背。
美的集团2017财报披露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1244.50亿元,同比增长60.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8.11亿元,同比增长13.85%。格力电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1.85亿元,同比增长40.67%;实现净利润94.52亿元,同比增长48%。
海伦哲是上半年净利润增长幅度最大的企业。2017财报披露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9亿元,同比增长43.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31.52万元,同比增长597.88%。
海伦哲在2015年4月并购连硕科技,其并购效益已经得到显现。海伦哲在年报中披露,连硕科技自被收购后经过一年多的整合,保持着良性的经营运转局面,自动集成控制系统已成为公司的重要产品,报告期共实现营业收入12147万元,同比增加营业收入2244万元,增长22.66%,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20.98%。
此外,赛象科技、软控股份、山河智能、东方精工、哈工智能、英威腾这六家企业都实现高位增长。
在其余20家净利润下滑的企业中,GQY视讯上半年业绩下滑幅度最大,达1899.87%,亏损1868.23万元。作为一家原主业大屏幕拼接显示的上市公司,GQY视讯自2015年开始逐步转型引入机器人产业,时至今日,公司原有主业逐步低迷,而其机器人产业却并未实现实质性进展。在智能机器人方面,2017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投入920.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06%,相关产业营收却仅为27.8万元。
根据GQY视讯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显示,自GQY视讯共使用募集资金投资8大项目,至今为止,6个项目未能达到预期,其中5个项目出现变更。
而另外几家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的企业,如卓翼科技、锐奇股份、东杰智能、向日葵、海得控制等,对业绩下滑的解释无关痛痒。
卓翼科技在财报中指出净利润下降主要是本报告期毛利率水平不达预期及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等原因所致;锐奇股份表示,由于公司销售收入减少,且因内销市场开展促销活动致使产品毛利率有所下降,同时因财务费用大幅增加…
2、机器人业务渐成增长主力
值得一提的是,一小部分上市公司的机器人业务不再是“概念”,而成长为公司创收的“主力军”。
在明确披露机器人及相关业务收入的27家公司中,有11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达到了10亿元以上级别,美的集团位居榜首。其中,机器人及相关业务收入达到亿元级别的有18家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涉及机器人业务的相关上市公司已经开始由“概念”和研发阶段进阶到大规模商用阶段。
作为美的集团战略转型第二跑道,其 智能制造业务备受外界瞩目。财报显示,上半年美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收入为136亿元。这其中,去年12月底才完成交割的国际机器人巨头德国KUKA,是当之无愧的绝对主力。数据显示,KUKA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5.12亿元,同比增加35%,达到该公司的历史最高水平,并持续获得新的订单资源,订单增长16%,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加98%。
区别于美的集团通过资本并购海外机器人巨头,直接站在巨人肩膀上破局的方式,格力电器坚持自主创造,不急不慌打造智能机器人等装备。财报显示,上半年格力智能装备收入为9.62亿元,与美的差之甚远。
有业内人士认为,美的集团的方式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机器人领域的产业优势,比格力节约了更多时间成本。不过,机器人是一项全球产业,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方式或许可让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但与全球四大机器人生产企业相比,格力的起点低,在这一领域或难以实现赶超。
美的和格力为各大行业提供了两套进军智能装备行业的模板,接下来需要中国企业去探索哪一套更适合自己。
新时达则采取双轮驱动模式,以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收购相结合,发挥自身在机器人控制与驱动技术上自主研发的核心优势,同时通过资本并购等方式不断加快产业布局。
经过多年持续的科研攻关、技术革新与产业整合,新时达的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类产品实现高速增长,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新时达实现营业收入16.23亿元,同比增长57.77%;其中,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51亿元,同比增长91.25%。新时达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类产品已经超过电梯控制系统产品,成为第一大业务,并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此外,在上半年,智慧松德在剥离印刷机业务后,主要业务为3C自动化设备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汇川技术围绕“整机+工艺”策略,公司积极推进机器人整机开发工作,陆续推出了800mm臂长的SCARA机器人、1000mm臂长的SCARA机器人、小型六关节机器人等多款产品,并在电子制造、光伏、教学等行业实现批量销售…一部分上市公司的机器人业务渐入佳境。
3、“光打雷不下雨”
有人欢喜,有人愁。
在一部分上市公司的机器人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有一批企业的机器人业务停滞不前,在半年报中连“机器人”相关字眼都未提及,似乎忘记了曾大张旗鼓进军机器人行业。
房地产企业中南建设早在2014年就与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中心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在住宅产业化建设中的应用。2015年其董事会秘书在接受采访时建筑机器人项目却已“夭折”。
2015年6月,中南建设以自有资金出资10亿元在南通投资设立江苏中南智能制造(机器人)有限公司,并表示公司未来拟通过引进外部机构共同投资等方式,总计投资不超过20亿元并购国内外在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领域领先的数家企业。
中南建设的机器人业务进展如何?在2016年年报及2017年中报里,中南建设都未提起“机器人”一词。
无独有偶,光伏企业向日葵在2013年11月与宁波韦尔德斯凯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拟以增资入股方式成为韦尔德斯凯勒第一大股东,并表示,此次增资入股是公司鉴于对机器人、智能无人化工厂等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为加快公司发展步伐而做出的决定。
然而,四年过去了,向日葵并未公告其机器人业务进展,在中报里,仅在“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表中出现“机器人”一词。
此外,大华股份、海得控制、江南化工、天通股份、山河智能、景兴纸业等多家企业均未在半年报中提及机器人业务进展情况。
共 1 条
- 1
70问题数 55回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