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企业集体涨价,被发改委罚款过亿元

共 1 个回答

切换为时间排序

2021-05-22 16:42:12

  李哲,吴可仲

  9月8日,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特”,000635.SZ)发布公告表示,由于参加“西北氯碱联合体”会议,涉嫌达成并实施价格垄断协议的违法行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对其下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的同时,处以791.55万元罚款,该款项占英力特2016年度PVC(聚氯乙烯树脂)产品相关市场销售额的1%。

  此后,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正集团”, 601216.SH)、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鄂尔多斯”,600295.SH)、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原集团”,002386.SZ)、四川金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路集团”,000510.SZ)等多家氯碱上市企业也发布了类似公告,这些企业或其关联公司同样因为参与上述“西北氯碱联合体”会议而收到发改委的处罚告知书。

  根据发改委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参与“西北氯碱联合体”会议的企业涉嫌通过微信群与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交流价格信息,达成了统一提高PVC产品销售价格的垄断协议。

  “当时企业去参加了一个由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组织的行业会,开会的过程中就聊到了PVC的价格,我们就参与其中了。”鄂尔多斯一名内部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是表示。但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的一名副秘书长向记者否认称,“我们基本不了解,这个事跟协会没关系。”

  每吨涨价数百元

  根据发改委对英力特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16年,英力特参加了“西北氯碱联合体”会议并通过微信群与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交流价格信息,达成了统一提高PVC产品销售价格的垄断协议。2016年7月,相关氯碱企业在“联合体领导交流”微信群中提议从当年8月1日起统一提高PVC产品销售价格50元/吨。英力特回复:“执行”。2016年9月,相关氯碱企业在微信群中再次公布《PVC价格执行表》,明确约定了各区域及出厂自提最低限价,英力特予以回应支持。

  经查,在达成2016年7月的垄断协议后,英力特将销售给上海某公司的PVC单价从5250元/吨提高至5400元/吨,涨价150元/吨;将销售给安徽某公司的PVC单价从5525元/吨提高至5875元/吨,涨价350元/吨。在达成2016年9月的垄断协议后,英力特将销售给山东某公司的PVC单价从5650元/吨提高至5900元/吨,涨价250元/吨;将销售给河北某公司的PVC单价从5600元/吨提高至5950元/吨,涨价350元/吨。以上调整后的销售价格或涨价幅度与垄断协议约定一致。

  记者了解到,PVC的价格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基本处于下行趋势。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5年是PVC行业较为艰难的一年,整体表现低迷,全年PVC价格整体走势为“倒V字”形,大部分时间价格维持在5000~5550元/吨。年初均价为5000元/吨,上半年行情震荡攀升,至6月份到达最高价位6100元/吨。下半年市场呈现颓势,一路向下且不断探底,到当年12月末,价格跌至低谷,出现全年最低价位4900元/吨。

  在2015年,因为行业低迷,以PVC为主要业务的英力特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2.63%,天原集团2015年的净利润同比也下降了73.6%。

  到了2016年,PVC的价格犹如坐上了火箭一般扶摇直上。根据生意社数据显示,2016年年初,PVC报价还在4700元/吨波动,年末已经上涨至6230元/吨左右,整体涨幅达32.79%。PVC涨幅最凶猛的时间段是在2016年7~11月,PVC市场行情呈现单边大幅上行态势,多地市场成交价格创5年来新高。2016年11月20日,PVC价格行情出现全年最高点,在7800元/吨,涨幅达66.70%。

  而上述PVC价格上涨的时间与发改委披露的“西北氯碱联合体”企业商议调整价格的时间相吻合。

  得益于PVC价格暴涨,2016年,英力特和天原集团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70.26%和236.15%。全国主要PVC生产厂商也基本实现了利润增长。

  处罚过轻?

  上述鄂尔多斯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我们公司的PVC生产规模不算很大,就是下属的一个分公司在经营。这个事件涉及到了十多家上市公司,有一些是上市公司主体,还有一些是像我们这样的集团下属的公司。”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包括英力特、君正集团、鄂尔多斯、天原集团、金路集团在内的多家氯碱上市企业均参与了“西北氯碱联合体”会议。此前曾有报道称,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600075.SH)也牵涉其中,但该公司随即发布澄清公告称,其未收到发改委《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加入这个‘西北氯碱联合体’要从一次会议说起。这个会议是由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发起的。因为考虑到行业内组织开会,我们企业也就去了,至于这个联合体,当时并不知情。后来开会的过程中就聊到了PVC的价格,我们就参与其中了。其实,很多行业都有这样的协会,协会带头往哪儿走,企业多数情况也就跟着走了。”上述鄂尔多斯内部人士如是表示。

  随后,记者向中国氯碱工业协会致电求证。该协会一位副秘书长向记者表示:“这个事我们基本不了解,这个事跟协会没关系。”在记者继续追问下,其以开会为由拒绝了记者的进一步采访。

  “这个事实是2016年发生的,2017年发改委进行了调查。”英力特方面向记者表示,“按照流程来看,现在是发改委下发了事先告知书,公司还是有申辩的权利,如果最终确定要罚,那我们也就只能接受罚款。目前我们企业已经向发改委提出了申辩,就看之后的结果了。”

  上述鄂尔多斯内部人士表示:“现在确实是可以申诉的,有一些企业觉得还有机会,就没有发公告,不过我们公司认为这个事情基本就这样了,所以我们也就把公告发了。”

  根据发改委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涉事企业被处罚的金额为数百万元至上千万元不等,占企业2016年度PVC产品相关市场销售额的1%。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英力特、君正集团等涉事的6家上市企业被处罚的金额总计约为1亿元。

  但一家遭处罚的氯碱企业人士坦言,“之前听说白酒行业也有反垄断调查,这次对我们的处罚是2016年销售额的1%,发改委的这一波处罚,罚轻了。”

  《水俣条约》加压?

  对于氯碱企业而言,如果说被发改委处罚无关痛痒,那么《水俣条约》或将是一次更大的考验。

  记者了解到,《水俣条约》是一项关于限制汞使用的条约。我国作为缔约国之一,将严格限制汞的使用。根据环保部给出的履约表,到2020年将实现聚氯乙烯单体单位产品汞使用量比2010年减少50%。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曾经公开表示:“烧碱、聚氯乙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汞废酸、废汞触媒等,每年耗汞占国内汞消耗量的85%,产生废汞触媒1.7万吨左右。”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PVC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方法:乙烯法和电石法。两种方法最后都要用到氯乙烯单体(VCM)生产PVC,不同之处在于生产VCM的方法不同。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一般采取乙烯法。由于我国贫油、少气、富煤的能源结构,电石法在中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至今,我国电石法PVC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

  “电石法生产PVC涉及汞的环节主要是在催化剂方面。目前来说,我国的电石法的产能是占多数的。” 英力特工作人员向记者说道,“我们当初建设的时候,就是按照电石法设计的。电石法主要是用兰炭和白灰,烧制成电石,然后将电石破碎来制造乙炔,用乙炔聚合得到VCM。乙烯法则是用原油,从原油中直接提取乙烯,这样来生产VCM。这两套工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想要把电石法改成乙烯法只存在理论的可能性。特别是一些企业,比如君正集团,从白灰烧制到生产电石再到最后的成品,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对于企业来说,降低汞的含量只能选择低汞触媒充当催化剂。”

  事实上,早在2011年1月19日,环保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及相关行业汞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自通知发布60日后,新建、改建、扩建的电石法PVC生产项目必须使用低汞触媒。2015年底前全面淘汰高汞触媒。

  根据《水俣条约》,自2017年8月16日起,禁止新建的乙醛、氯乙烯单体、聚氨酯的生产工艺使用汞、汞化合物作为催化剂或使用含汞催化剂。今后想要在国内新增电石法PVC产能,难度很大。

  不过,记者先后致电君正集团、鄂尔多斯、英力特、中泰化学等多家从事PVC生产的上市公司,受访员工均表示,并未听说过《水俣条约》,企业的PVC生产情况正常。

共 1 条
  • 1
前往
54回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