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地毯小镇:中小产业带穿越周期的中国样本
共 1 个回答
文丨新摘商业评论,作者丨三方
中国北方有一个小镇,面积不足100平方公里,却生产了全国一半的地毯。
其中又有三分之一,来自刘氏家族。今年31岁的刘铭君是第三代传人,也是家里唯一开网店的。清朝康熙年间,天津武清县崔黄口镇生产出第一张地毯。上世纪50年代,这里涌现大量地毯加工点,刘家也逐渐成为了地毯大户。
改革开放前,刘铭君的祖父是乡镇企业老厂长。90年代,刘铭君的父亲接手地毯生意,开设了崔黄口镇第一个私人地毯厂。2015年,刘铭君从加拿大回国,搭建了全国第一个地毯垂直电商网站。这个尝试反响平平,却为全家的地毯生意找到新的增长点。
现在,刘铭君的重心放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上。去年全年,她家地毯出口5000多万,电商零售3000多万。五年前,地毯出口是1亿,电商零售是0。两个做外贸生意的叔叔,20年前受大哥影响开了地毯厂,现在也准备让下一代开网店了。
▲地毯、厂房和村舍。摄影:安舜
刘家祖辈将地毯变成一桩成熟的生意。但最早吃互联网螃蟹的,还不是做外贸的“正规军”,而是早早发现了新销售渠道的“游击队”。比如隔壁村的张宏远,二十来岁接触电商,是拼多多上前十个开地毯网店的人。现在店铺旺季日均2万单,房子车子和工厂,都有了。
地毯不是刚需产品,行业规模不到50亿元。可崔黄口却有一半人做这样的小生意,他们支撑了全镇五分之一GDP。从零散加工点,到外贸大工厂,再到一个个网店,经营形态不断变化。“地毯之乡”的百年变革,既反映了天津纺织业的一角,也是中国产业带的缩影。
中国还有无数这样的特色小镇。有人做羊绒,有人做纽扣,有人做皮草。读懂这个存续了四百年的产业小镇的故事,我们或许就能明白,中国经济底层的韧性从何而来。
1、一张地毯怎么变成上亿张?
“我印象里这边种地就还行,但是特别富,每家每户都在做手工编织。”
陈程功是崔黄口镇商会秘书长,为了让人了解“地毯之乡”,特地搬来了砖头厚的镇志。上面记载:公元1667年康熙巡视,大宫城村侯氏给皇帝做地毯。村民根据皇帝行宫,命名了崔黄口镇“九桥十八庙”。光绪年间,侯氏孙辈开设了崔黄口第一家地毯铺。
崔黄口最早开始本土地毯生产。但这个生意真正发展起来,其实是靠外商。
20世纪初,中国宫廷的地毯,吸引了欧美人注意。外国人将从北京及中国西北买来的旧地毯,集中在天津装船出口。久而久之,一些外国人希望复制这些地毯,认为在天津开店可以扩大货源、节省转运费。一战后,天津三百多个地毯厂,大部分是外商所办。
外商带来了最早的现代化纺织技术,也为本地人示范了一条产业升级发展的道路。
▲地毯加工步骤之一:平活,可以让地毯变得平整。摄影:安舜
小镇真正的腾飞,与中国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小镇工厂的地毯工艺开始飞速革新:起初是纯手工编织,一人一天只能织几厘米;2003年,手持刺枪的人一天能扎一平米,效率提高了十几倍;2010年,剪花环节也不需要工人操刀,机器一天可以“打印”2000平米地毯。
一件商品的产量和质量提升,从来都不是只靠内部技术革新,更重要的是外部需求推动。
1973年出生的孙建友,初中毕业就去工厂剪花。他亲身经历了崔黄口外贸的兴起,“以前外商找别人拿货,后来发现中国的乡镇企业更便宜,就直接找我们下单了”。
1998年,崔黄口生产出第一个爆品——羔毛。原先做地毯要花十几万进口机器,这种毛毯自家买个小机器就可以生产,“需求特别大,大厂做不完的外贸订单,散给下面的加工点,他们做其中一个工序。”孙建友说,庞大的需求和低门槛对撞,加速了地毯经济崛起。
▲孙建友的地毯展览厅,收藏了很多进出口高端地毯,大多是手工编织。摄影:安舜
这一年,中国给联合国气象组织总部赠送了一块“长城壁毯”。原产地崔黄口镇开始为外界所知。这块壁毯至少要编织3个月,生产之前还制作了几幅样品。前几年,孙建友专门收藏了一块,挂在自家的地毯展览厅。有人想20万买下,他还不同意。
“崔黄口镇5万户籍人口,少部分年轻人外出读书,留下来的2万人从事地毯生意。”陈程功说,镇上60岁以上的健康老人,几乎人人制作地毯。“一个月五千收入,超过当地平均工资水平。”2018年,全镇地毯行业年产值达到19.6亿元,全镇百姓八成收入来自这里。
从清末生产出第一张地毯,到现在每年地毯数量上亿,据统计,国内每十张地毯,八张来自崔黄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崔黄口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地毯之乡”。
2、产业集聚达到极致,就是优势
崔黄口的地毯越来越多,孙建友却感到寒意。
他一直做国内地毯批发生意,最多时候一年给四百个实体店供货,有一年客户减少了一半,“没办法,大家都转移到线上去了”。
▲工人正在给地毯“包边”。摄影:安舜
镇上规模较大的都是外贸工厂,习惯跟大客户打交道。面对互联网冲击,崔黄口人的第一反应是:建一个垂直电商平台。整合全镇的地毯资源,放到网上展示给客户,不就行了么?2015年,刘铭君承担这一职责,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毯诚网”。
可平台没有那么好做,尤其是小众行业。后来,这个网站成了崔黄口地毯对外展示的窗口,刘铭君把重心放到了综合电商平台。原本,她以为利用自家工厂的剩余产能,就足够应付几个网店了。没想到,第一年就积压了不少库存。
明明当时镇上已有不少网店,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刘铭君去考察了一番。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