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差最后1颗星!完全体“北斗”导航能否胜过美俄欧同行?
共 1 个回答
“北斗全球系统最后1颗组网卫星已经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计划6月择机发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21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说。
经过2018年10箭18星、2019年7箭10星的连续2年超高频率发射后,从下个月开始,我国将名正言顺地在全球卫星导航俱乐部里坐上“坐二望一”的位置,甚至在部分技术指标和功能上,北斗已经超过目前的老大GPS系统。
对于这个20年磨一剑的国之重器,可能有很多人存在各种各样的疑惑:什么是卫星导航系统?为什么要建卫星导航系统?有什么技术难点?北斗在国际上是什么水平,比起美国、俄罗斯、欧盟的导航系统如何?
卫星导航定位原理
什么是卫星导航系统?
用官方说法,卫星导航系统就是是能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用大白话说,就是通过卫星信号,确定你在地球上位置的系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则是在全球范围提供这种服务的系统。
为什么天上的卫星能够给地上的人提供定位?这就涉及到“四星定位”原理。
假如你所在位置在空间中距离某一颗卫星距离为25000km,距离另一颗卫星距离为28000km,那么以这2个距离为半径、以2颗卫星为球心画球,这2个球的相交面会形成一个圆形,你的位置可能在这个圆形上任一一点。
这时候引入第3颗卫星。假如你和其距离为31000km,以此为半径绕该卫星画球,这个球和之前的圆就相交在这2个点上。
排除掉1个不在地球上的点,剩下1个点就是你的位置。
这样,通过3颗卫星,你就能知道你在地球上的坐标(x,y,z)。
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前面说的“距离”都是伪距,也就是假的距离。因为实际测量中,这些距离是用信号传输时间(光速)倒推的,最典型的就是卫星使用的原子钟和地面接收机石英钟之间的误差。
石英钟的时间误差比原子钟大几个数量级,这可能导致测量出的位置出现几十至数百米的误差。
这时就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作为时间零点,专门用来计算时间误差,才能精确解算出位置信息。此外,同时能接受到的卫星信号越多,计算出来的位置精度就越好。
从纯数学角度说,计算3个未知数(x,y,z)需要3个方程,这3个方程由3个卫星位置及到用户距离组成,加入时间误差变量(t)之后,未知数变为4个(x,y,z,t),因此需要4个方程,这种情况就需要4颗星了。
通过这一技术,目前全球四大卫星导航技术精度,定位的精度基本在米量级。
按照美国GPS设计理念,在中距离轨道上布置24颗卫星,就能保证在任意时刻,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实现定位。
除了卫星定位本身,还有2种方法可以提高定位精度,使得定位精度达到厘米乃至毫米的级别。
其中一种是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RTK),即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移动站。移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用通俗的话来说,RTK是先架设基站,然后基站把自己的误差告诉你,你再用这个误差项结合自己的数据,去消除自己移动站的误差。
另一种是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即利用单台双频地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和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 提供的卫星轨道和钟差产品进行单点定位的技术。
简单说就是先建许多观测站纠正定位误差,然后将纠正后的高精度信息发给移动站。
为什么要发展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能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实时的服务,在军用、民用领域均有很高的价值。
在民用领域,身处信息时代,导航是每台智能手机不可或缺的需求,可以说,如果没有手机导航,很多人就出门就要抓瞎,现代人依赖的网约车、外卖等行业更是无从发展。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卫星导航市场,而这个市场此前一直被美国的GPS系统占据。
而在军用领域,对于精确定位的需求更高,但在过往很长时间内,我国不得不依赖GPS。而美国在GPS系统建设之初,就应军方要求使用了选择可用性机制(SA),其定位信息被故意加入了误差。虽然后来美国宣布取消SA机制,但实际在使用其产品时都仍有很大的风险及不可预测性。
基于上述考虑,中国开始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技术。
1994年,中国决定启动北斗一号工程,进行试验探索,该阶段以2000年成功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为结束。
北斗一号也称为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采用的是比较落后的有源区域卫星定位系统。该系统在进行定位解算时需要用户发送请求给卫星,然后由地面控制中心完成全部的计算任务,将用户需要的数据传回给用户。
无源定位系统则是用户终端不向卫星发送请求信号,而是直接同时接受4课卫星的信号,在用户终端完成定位计算工作。
有源定位系统的优点是成本较低、定位快,但是在定位精度、用户容量、定位的频率次数、隐蔽性等方面均受到限制,另外该系统无测速功能,也不能用于精确制导武器。无源定位由于要靠终端计算,性能有限,定位速度慢,但在其他方面全面领先。
2004年,中国启动了具有初步全球导航能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北斗二号)。2007年,中国首颗无源定位卫星在西昌发射场发射成功,标志着国产卫星定位系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除了采用和其他三大系统同样的无源定位技术以外,北斗二号还有一大进步:开始使用国产原子钟。
原子钟是利用电子跃迁释放电磁波原理制造的钟。在原子内部,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有不同的旋转轨道。电子在不同的旋转轨道上具有不连续的能量差异,称为能级。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频率是固定的,利用这一特性,便可以制作出非常精确的计时仪器。
星载原子钟是导航卫星上的精密仪器,需要满足卫星发射及在轨运行时需要面对的振动、温度、辐照等环境要求,而且对体积和重量指标极为苛刻。北斗一号建设时,卫星使用的原子钟需由瑞士进口。
而到了北斗二号时,我国开始使用中国航天科工提供的原子钟,自2012年开始,北斗已经开始全部使用国产原子钟,其性能与进口产品相当。
有意思的是,2017年,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爆发了大规模原子钟事故,18颗卫星72台原子钟中,有高达9台出现故障。虽然依靠卫星设计时留下的大量冗余度,这一故障并不影响导航系统的使用,但也为其安全性敲响了警钟。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