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前,你从未想到「无人机」的巨大作用
共 1 个回答
相比于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更能够代表未来。
新冠疫情期间,各种无人机出现在了楼宇间、村庄里、城市街道、高速路口等场景。
与此同时,关于无人机的防疫趣味视频也登上了各个网络社区的热搜,甚至出现在了父母们的手机屏幕上。但不可否认,这依旧是一个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新鲜事物。
对于多数人来说,它在记忆中的存活时间只会有一个春节假期那么长。
如果非要提及其中的某个品牌名,人们想到的通常会是大疆。但大疆代表不了整个无人机市场。
在无人机行业,除了众多创业公司,波音、空中客车等传统航空巨头也早已积极入局,试图解锁城市天空。相比于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更能够代表未来。
疫情之下,这个小众行业突然出圈,「跨界」在各地的抗疫一线。对于参与其中的无人机创业公司来讲,在承担社会责任之外,这既意味着巨大的机遇,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风险。大范围的尝试,会让政府和企业本身都面临着极大压力。
在这个进程当中,我们找到了几家颇具代表性的、奋战在一线的无人机团队,试图挖掘出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戏剧性的故事或转折。但结果令我们「失望」。
这个故事里并没有那么多的转折,而更像是一次按部就班的业务执行。不过,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无人机的野心一点都不「小众」。
取代人力巡检
从 2020 年 1 月 25 日开始,无人机就开始在广东省肇庆市「上岗」。
肇庆市鼎湖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叶文锐告诉极客公园(ID:geekpark),「公安在高速路口出动无人机实施空中巡逻震慑和督查;宣传部利用无人机的喊话器在各主干和小区进行防疫知识宣传;交通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鼎湖东站、坑口市场等出入口,利用无人机携带的测温仪器进行群体测温,对体温超过预设温度的人员,发出告警,附近的工作人员马上上前进行再拦截。」
在整个作业的过程中,无人机取代了车辆巡检,从高空监测车流、人流情况,实时将视频传到市公安局指挥部,坐在指挥部的人员可以远程喊话、督导。
▲ 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进行远程监督、指挥
根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估算,一架无人机的作业效率,相当于 20 个地面宣导车的作业效率。每架无人机每小时的巡查监控范围最大达到 10 平方公里。
「无人机团队每天作业 10 小时以上,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中间有部分充电和休息时间。」作为无人机解决方案的提供方,科比特航空董事长卢致辉告诉极客公园,「开始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空中喊话和政策宣传。但是随着在一线使用的深入,各地指挥部提出了对人群管控,高空测温筛查,夜间巡查,大面积消毒等进一步的需求。」
而对应的无人机解决方案,卢致辉表示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这并不是应对疫情过程中的「突发奇想」,「比如,红外测温无人机之前应用于国家电网的电力巡检」。此外,肇庆市无人机调度指挥中心也已经运行了近两年的时间,只不过是这次疫情彻底激活了这类需求。
赣州市大余县政府部门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县的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城管局等 10 多个单位也已经采购了无人机,并对每个单位培训了 5 人以上。下一步将根据各单位工作情况,增加无人机采购数量。但由于时间有限,仍缺少成熟的无人机驾驶员。」
此前,缺少应用场景、政策方面的制约左右着无人机的应用。这次疫情,无疑向各类机构证明了无人机在巡检上的巨大潜力,为其进入监管体系,扫除了一部分障碍。
成为物流基础设施
在这次疫情中,需要无人机的场景并不只有「巡检」。
2 月 6 日,迅蚁通过「无人机+无人站」的方式,搭建了全国首个抗疫「城市空中运输通道」。从新昌县人民医院到县疾控中心之间的医疗物资配送由迅蚁提供的空中配送系统完成,医院人员只需要将物资放入无人站,同时在手机上下单,系统会自动完成「无接触」配送。
「我们直接联系到医院完成了对接。在整个过程中,医院去对接卫健系统;民航系统是我们自己对接的,而且我们早就拿到了相关资质;飞行管制部门是我们和政府一起去对接,主要是向相关部门表明这件事的合理性。」迅蚁创始人兼 CEO 章磊告诉极客公园。
▲ 图为新昌县疾控中心迅蚁无人机起降点,「无人站」上停落着无人机,医护人员正在取货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