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德国、美国、中国的换井盖过程,简直三观炸裂!
共 1 个回答
井盖,
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比如——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一个不小心,你就扑街了。。
所以,更换井盖刻不容缓。。
虽然说换井盖技术很小,但它却能折射出一个国家高科技水平!
今天呢,
就带大家来看一下中国、德国和美国的工人是如何换井盖的——
首先,
我们先从严谨细致开挂的德国人开始。
某一天,德国的某条马路上的井盖坏了。。
维修队一听到消息,最快速度到达现场!
设路障,用工具把盖子打开。。
拿出下面的又一层盖子(这层盖子,是用来装土和泥的)。。
全部盖子都拿完之后,井盖的外围,还有一层铁的外圈,接下来还要好几个步骤,目的就是为了把这一圈给撬下来。
第一步,扣上一块圆形的铁板!(为了防止碎石掉落。。)
祭出一台神器,刨开井盖周围,这样就可以取出外圈。
坚硬的地面松动以后,接下来,就要把井盖外圈的铁圈撬开了。先放入圆形铁板是为了防止砂石掉入下水道。。
然后,又抬出一台高大上的设备。
一鼓作气。。。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撬出来了。随后开始清除外外围残留的泥墙。
清理完毕后,大叔又台出了一个造型奇怪的圆柱体,
这主要是为了之后填充碎石做准备,这样就可以将碎石填在铁质圆柱体和周围与地面之间的缝隙里。
当碎石完全与地面齐平时,又来了一台高大上的机器,来把碎石压紧压平。
前期的工作已经搞定,现在是时候换上一个全新的带外圈的井盖了。拿出圆柱体,装上井盖。。
开个压力车到上面碾压一下,
拿巨型尺子量一量,继续保证和路面齐平。
这装井盖的流程也真够复杂的。
大家以为这就完了?当然,
还!没!有!
用工具撬开刚刚装好的井盖,再加上尘土和泥沙的隔断盖。。
最后,重新装上井盖。。
至此,所有步骤完成,拿掉路障可以通行。。
变态的德国井盖工程已经完成。。
再来,就到财大气粗的美国了——
看到这个换井盖的机器,就知道他们有多壕了。。
连井盖圈带周围的地面,分分钟直接拔出来。
更让人震惊的是,井盖的外圈都是现场切出来的。
然后在进行一些,井盖外圈的处理。。
不过,同样的,他们还会加上一个盖子,防止砂石掉入下水道。之后就是机械化的加碎石覆盖。。
为了美观,还会涂抹黑色的涂料,看起来和周边的路面一样。。
还贴心的把井盖周边的缝隙也得填上。
甚至还要给路面洗个澡。。
这样才会收拾东西,心满意足地离开!
值得一提的是,换井盖全程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
下面,
来说说我们是如何更换井盖的——
我们更高大上,因为我们有,
遥!控!器!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遥控器,遥控这一辆大机器,把周边的地面切开。
只不过,
机器好像有点不给力,并不能像美国那样切开拔出来。。
接下来,画风有点不太对。。
还需要用到机器打碎地面,飞沙走石!!
除此之外,我们还…
不!拘!小!节!
全程没有防止碎石掉入下水道的盖子。。
经过一番大工程之后,放上外圈。。
然后,纯人工搅拌水泥砂石,
铺好之后,拿出外圈盖上井盖。
路不平?来个压力车碾一碾,然后清理现场,大功告成!
对比完,德、美、中三方的换井盖方法,还真是长见识了!
德国就是讲究手工、人性化,美国还是拼技术、力求完美,到我们嘛。。。
换井盖技术虽然很小,但问题很大,
当然,今天的对比,并不是要吐槽我们的井盖多有问题,技术有多LOW。
只是就事论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重视身边这些小技术,好的就需要去借鉴,坏的就应该被淘汰。
这样,才能让国家更加强大!
动图直观的看完了,再把视频附上更生动:
▼德国人换井盖
▼美国人换井盖
▼中国人换井盖
部分网友评论:
Yinho Li3:美国的那个自动化程度高,从施工质量来看德国、美国基本一个水准,中国这个一比较确实比较次。虽然说中国因为人力成本比较低,所以靠人工做工没什么问题,但是最后的平整性就是工作态度或者说专业素养的问题了?。
ZEN W:中国那个外圈填充材料有点次,轧实工序不到位。所以做出来效果不行。但这不代表所有中国的井盖,很多城市也能做的很好。本质还是市政愿意出多少钱的问题?
最新评论
评论
相关分类
- 要闻热点
- 行业分析
- 新科技/新产品
- 人才职场
- 能源装备
- 汽车制造
- 动力传动
- 工程重工
- 机床工具
- 交通装备
- 材料矿产
- 技术研讨
- 石化装备
- 电气仪表
- 模具
- 行业设备
- 农业机械
- 外经贸
- 基础件
- 轻工业
- 管理质量
- 工程项目
- 管理与信息化
- 区域经济
- 资讯
- 产品动态
- 企业快递
- 液压
- 通用机械
- 环保设备
- 内燃机
- 机器人
- 通知公告
下级分类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176 )
GMT+8, 2021-5-26 20:33 , Processed in 0.03753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