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产业让日子“红”起来 相关工艺、技术仍待提升

共 1 个回答

切换为时间排序

2021-05-27 11:32:27
    农村有这样一句老话“香椿树过墙不过篱笆”,在农村香椿树十分常见。香椿不仅具有食用价值,也有药用功效。民间自古就有“食用香椿,不染杂病”之说。随着地方香椿产业的发展,香椿也让农民日子“红”起来。不过,香椿产业标准制定以及相关加工工艺、技术提升仍需加快提上日程。
 
  据了解,古代称香椿为椿,称臭椿为樗。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发的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其实,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由于椿芽含钙、磷、钾、钠等成分,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如今越来越受到市场消费者的喜欢。
 

 
  我国是香椿的发源地,全国香椿种植面积达10万多公顷,其中菜用经济林3万多公顷,有红香椿、黑油春、青香椿等10多个品种。为了迎合消费市场需求,不少地方十分重视香椿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使香椿从育苗到种植到深加工到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比如开江、华阴、芮城、大竹、水城等。
 
  笔者获悉,达州市开江县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发展香椿产业。随着香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截止目前,该地已拥有香椿近2000亩。香椿种植直接给村集体经济带来效益,仅今年收入就达3万余元。再如,华阴市罗敷镇盛产红油香椿,香椿产量可达百万斤之多,并已辐射周边10多个村,发展香椿产业潜力极大。更重要的是,该地通过摸索出一条靠香椿种植、深加工及依靠香椿带动乡村游的产业联动之路,红油香椿让当地群众的日子彻底“红”了起来。
 
  还有,前不久,香椿产业精准扶贫研讨会暨芮城县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果推进交流会在芮城召开。与会人士共同探讨,通过“以人才为保障,以企业为牵引,以村镇为纽带,以农户为主体”的扶贫模式,不仅为当地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同时让香椿从育苗到种植到深加工到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对该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
 
  毋庸置疑,香椿的绿色、健康、营养等特点迎合了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新潮流,但是香椿产业加工水平还比较低,生产工艺控制和加工设备使用缺少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日前,在北京举行全国香椿产业系列标准研讨会。会上形成了“香椿品种选定及生鲜品分类分级标准草案”“香椿生态种植基地建设标准草案”以及包括冻干、炒干、腌制、酱菜和调味料在内的加工产品标准草案,这无疑为香椿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标准依据。
 
  据业内人士介绍,香椿作为蔬菜食品,目前的加工工艺还比较简单,主要加工品种为腌制品、香椿罐头、香椿酱等。虽说脱水设备、冻干技术得到发展与应用,脱水香椿和速冻香椿工艺有一定改进,但也仅仅停留在对初级产品的加工上,且加工能耗大、产值较低。就当前而言,香椿药用等深度开发尚属空白,技术含量较高的精深加工产品不多,延伸附加值和增值能力较低,市场竞争力不高,很难创造好的经济效益。
 
  会上,与会专家表示,香椿专业委员会很快将要成立,至此将深度研制具有2000多年传统文化的香椿食、药、用等多种功能,在实施香椿产业链标准化、助力丰富菜篮子工程、守好香椿品质安全底线以及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着桥梁纽带和专家库的专业作用。
 
  总的来说,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问题成为当前国内外关注焦点的背景下,香椿兼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或将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诚然,香椿产业发展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完善行业标准,相关加工工艺、技术有待提升等。希望相关企业加快提升香椿加工工艺以及相关技术、设备的研发,共同推动香椿加工业快速发展,为地方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搜索

复制

共 1 条
  • 1
前往
60回答数